魯迅散文詩《臘葉》原文與賞析
燈下看《雁門集》,忽然翻出一片壓干的楓葉來。
這使我記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葉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楓樹也變成紅色了。我曾繞樹徘徊,細看葉片的顏色,當他青蔥的時候是從沒有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樹通紅,最多的是淺絳,有幾片則在緋紅地上,還帶著幾團濃綠。一片獨有一點蛀孔,鑲著烏黑的花邊,在紅,黃和綠的斑駁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視。我自念:這是病葉呵!便將他摘了下來,夾在剛才買到的《雁門集》里。大概是愿使這將墜的被蝕而斑斕的顏色,暫得保存,不即與群葉一同飄散罷。
但今夜他卻黃蠟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復似去年一般灼灼。假使再過幾年,舊時的顏色在我記憶中消去,怕連我也不知道他何以夾在書里面的原因了。將墜的病葉的斑斕,似乎也只能在極短時中相對,更何況是蔥郁的呢。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樹木也早經(jīng)禿盡了;楓樹更何消說得。當深秋時,想來也許有和這去年的模樣相似的病葉的罷,但可惜我今年竟沒有賞玩秋樹的余閑。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析】 《臘葉》是一篇情感細膩、意味深永的作品。作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自述:“《臘葉》,是為愛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負責在《語絲》上刊發(fā)《臘葉》的孫伏園也說魯迅將手稿交給他時曾告訴他:“許公很鼓勵我,希望我努力工作,不要松懈,不要怠忽;但又很愛護我,希望我多加保養(yǎng),不要過勞,不要發(fā)狠。這是不 能兩全的,這里面有著矛盾。《臘葉》的感興就從這兒得來,《雁門集》等等都是無關宏旨的。”①許公即寫作此作品時尚為作者戀愛對象而后成為夫人的許廣平。許廣平也說魯迅對她講過,《臘葉》“就是自況的”②。然而,依據(jù)實際生活或為了某一目的(如寫《臘葉》為了酬報許廣平)寫出的文學作品,一旦成篇問世,便自有其生命。現(xiàn)在欣賞《臘葉》,除知道它的本事之外,便應對作品本身釋放的蘊含作進一層的理解。
出于好心好意,把“一片獨有一點蛀孔,鑲著烏黑的花邊,在紅,黃和綠的斑駁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視”的楓樹葉即魯迅所謂的“病葉”,摘下來,夾進書里,讓它“暫得保存,不即與群葉一同飄散”。
但,結果怎樣呢?
過了一年,才不經(jīng)意地在書中翻到這去年摘存的病葉,一切都不是原樣了。于是,魯迅感慨了:“將墜的病葉的斑斕,似乎也只能在極短時中相對”,因而何必“摘”而“存”之呢! 其中深藏的意蘊是:只要曾戰(zhàn)斗過,該忘卻就得果斷忘卻! 生命的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做為一個革命者,只能把自己的生命獻給戰(zhàn)斗的事業(yè),哪能在斗爭中過分珍惜和保存自己哩!
作品緊接著才是實質性的魯迅“自況”,他把自己憐惜、愛護、珍藏病葉的心情比喻“愛我者”對于自己的愛護和珍惜。但是魯迅用事實告訴一切“愛我者”,這些經(jīng)過風霜蟲蛀的病葉只能在極短時中保存斑斕的顏色,倘若病葉無法再與秋霜搏斗,它要飄散了,你就讓它飄散吧!明年還會生長出蔥綠的葉片來!這里含有對關心者的感激之情,請愛護自己的人寬懷釋念,也充滿了自信,要用“蔥綠”向所愛的人展示出青春活力。
魯迅對自己信任的人更不用說對相互愛著的人,他的感情是深刻、細膩、周到的,寫觀察病葉的一節(jié)文字,幾乎是工筆細描,這是洋溢著情誼的不言感謝的感謝,是心領誠受所愛的人給予的關懷之后的含情脈脈,反映出戰(zhàn)士對戰(zhàn)友的深情,顯示了戰(zhàn)士的又一本色。
上一篇:魯迅散文詩《立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書信《致姚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