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思任·游滿井記》鑒賞
京師渴處,得水便歡。安定門外五里有滿井,初春,士女云集,予與吳友張度往觀之。
一亭函井,其規五尺,四窪而中滿,故名。滿之貌,泉實突起,如珠貫貫然,如蟹眼睜睜然,又如魚,沫吐吐然,藤蓊草翳資其濕。
游人自中貴外貴以下,巾者帽者,擔者負者,席草而坐者,引頸勾肩、履相錯者,語言嘈雜。賣飲食者,邀呵 “好火燒!” “好酒!” “好大飯!” “好果子!”貴有貴供,賤有賤鬻。勢者近,弱者遠,霍家奴驅逐態甚焰①。有父子對酌,夫婦勸酬者,有高髻云鬟,覓鞋尋珥者。又有醉詈潑怒,生事禍人,而厥天陪乞者②。傳聞昔年有婦即此坐蓐③,各老嫗解襦以帷者,萬目睽睽,一握為笑。而予所目擊,則有軟不壓驢,厥天扶掖而去者。又有腳子抽登復墮,仰天露丑者。更有喇唬恣橫,強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從旁不平,斗毆血流,折傷至死者。一國惑狂。予與張友買酌葦蓋之下,看盡把戲乃還。
(《謔庵文飯小品》)
這是一篇描寫世情的游記。在展示中心內容之前,先對滿井得名之由及其泉水的特點,作了簡要的交代,說明此地吸引眾多游人的原因在于有泉水,而且奇特。開頭兩句“京師渴處,得水便歡”,頗見鎔煉之功,著一“歡”字,顯出全篇氣氛。四個疊詞,“突突起”、“貫貫然”、“睜睜然”、“吐吐然”,生動地表現了泉水噴吐的情形,有聲音,一串一串,閃閃發亮,翻著圓泡。“蟹眼”、“魚沫”的比喻,尤為尖新。
接著,便淋漓盡致地勾畫當初春游人云集之時,各色人等的面貌和舉動。其中有大喊大叫的“賣飲食者”,有氣焰甚張的豪門家奴,有醉漢,有流氓。游人雜沓,興高采烈,他們 “引頸勾肩”,互相踩踏,忘記了長幼之序,尊卑之位,“父子對酌”,“夫婦勸酬”。有的打扮入時的婦女,“高髻云鬟”,竟丟了鞋子,掉了耳飾。有的婦女“軟不壓驢”,大概喝醉了酒,從驢背上摔了下來。又傳聞有個臨產的孕婦也來趕熱鬧,突然生下了孩子。這幅市井眾生圖畫,色彩斑駁,善惡混雜,但其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作者所說的“惑狂”,忘乎所以,完全失去了理智。于是便生出種種丑怪現象,乃至落了悲慘的結局。如此人生,好像在玩“把戲”,既可笑又可悲。這便是此文諷諭的深旨所在。在“一國惑狂”之中,唯有作者與友人保持清醒的頭腦,“買酌葦蓋之下”,靜觀紛紜擾攘的人世,給以嬉笑揶揄。有人說,錢鐘書先生的《圍城》是站在人生邊上旁觀眾生,以超然的態度嬉笑怒罵。若然,便同王思任在此文中表現的人生哲學相近了。
上一篇:《明·陶望齡·游洞庭山記》鑒賞
下一篇:《明·袁宏道·滿井游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