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大鐵椎傳
魏禧
庚戌十一月(1),予自廣陵歸(2),與陳子燦同舟(3)。子燦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謀兵法(4),因問“數游南北(5),逢異人乎?”子燦為述大鐵椎,作《大鐵椎傳》。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6)。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7),與遇宋將軍家。宋,懷慶青華鎮人(8),工技擊(9),七省好事者皆來學(10),人以其雄健,呼宋將軍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懷慶人,多力善射,長子燦七歲(11),少同學,故嘗與過宋將軍(12)。
時座上有健啖客(13),貌甚寢(14),右脅夾大鐵椎(15),重四五十斤,飲食拱揖不暫去(16)。柄鐵折疊環復(17),如鎖上練(18),引之長丈許(19)。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20)。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寢,夜半,客曰:“吾去矣! ”言訖不見(21)。子燦見窗戶皆閉,驚問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襪,以藍手巾裹頭,足纏白布,大鐵椎外,一物無所持,而腰多白金(22)。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 子燦寐而醒(23),客則鼾睡炕上矣24)。
一日,辭宋將軍曰: “吾始聞汝名,以為豪(25),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將軍強留之(26),乃曰: “吾數擊殺響馬賊(27),奪其物,故仇我(28)。久居,禍且及汝(29)。今夜半,方期我決斗某所(30)。”宋將軍欣然曰: “吾騎馬挾矢以助戰。”客曰:“止! 賊能且眾(31),吾欲護汝,則不快吾意。”宋將軍故自負(32),且欲觀客所為,力請客(33)。客不得已,與偕行。將至斗處,送將軍登空堡上,曰:“但觀之(34),慎弗聲(35),令賊知也。”
時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36)。客馳下,吹觱篥數聲(37)。頃之(38),賊二十余騎四面集(39),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眾賊環而進(40),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宋將軍屏息觀之(41),股栗欲墮(42)。忽聞客大呼曰:“吾去矣。”塵滾滾東向馳去。后遂不復至。
魏禧論曰: 子房得力士(43),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鐵椎其人與?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44),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45)? 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與?抑用之自有時與(46)?子燦遇大鐵椎為壬寅歲(47),視其貌當年三十(48),然則大鐵椎今四十耳。子燦又嘗見其寫市物帖子(49),甚工楷書也(50)。
〔注釋〕(1)庚戌:康熙九年(1670)。(2)廣陵:今江蘇揚州。(3)陳子燦:生平不詳。(4)左氏: 《左傳》。(5)因:隨著,從而。數:屢次。(6)何許:何處。(7)北平:今北京市。省:看望。(8)懷慶:今河南省沁陽縣一帶。(9)技擊:搏擊的武術。(10)七省:河南和鄰近的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安徽、湖北省。好事者:指喜好技擊的人。(11)長(zhang)子燦七歲: 比陳子燦大七歲。(12)過:訪問。(13)健: 長于。啖(dan):吃。(14)貌甚寢: 容貌很丑陋。(15)右脅: 右腋下。(16)拱揖: 拱手行禮。暫去: 短時間離開。(17)柄鐵折疊環復:柄上的鐵鏈折疊圍繞著。(18)鎖上練: 鎖上的鏈子。(19)引:拉開。丈許:一丈左右。(20)類楚聲: 象湖北一帶的口音。(21)言訖: 說完。(22)腰多白金: 腰帶中裹著很多銀子。(23)寐: 睡著。(24)鼾: 打呼嚕。炕:北方用磚或土坯砌的床。(25)豪: 英雄。(26)強(qiang)留: 極力挽留。(27)數: 屢次。擊殺: 打死。響馬: 攔路搶劫的強盜。(28)仇我:以我為仇。(29)且: 將。(30)期: 約會。(31)能: 本領大。(32)故自負: 素來自以為很有本領。(33)力請: 懇切請求允許。(34)但: 只。(35)慎弗聲:千萬不要發出聲音。(36)步: 兩足各走一次的長度。(37)觱篥(bi li):古代用竹做管、用蘆葦做嘴的樂器。(38)頃之: 一 會兒。(39)騎(ji): 名詞,一人一馬。(40)環而進: 包圍前來。(41)屏息: 由于恐懼而不敢大出氣。屏: 抑制。(42)股: 兩腿。栗: 哆嗦。(43)子房: 漢初張良,字子房。他原為韓人,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始皇東游,良與力士狙擊之于博浪沙。(44)陳同甫: 南宋陳亮,字同甫,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中興遺傳》: 書名,二十卷。凡南渡前后忠臣名將,下及游俠、劇盜等皆為之立傳。分大臣、大將、死節、死事、能臣、能將、直士、俠士、辯士、義勇、群盜、賊臣十二門。(45)泯泯然: 衰微湮滅的樣子。(46)抑:或者。(47)壬寅歲: 康熙元年(1662)。(48)當年三十: 應該是三十歲。(49)市物帖子: 買東西的單子。(50)工: 整齊美好。
〔鑒賞〕這篇文章的第一句是從遠處淡淡寫來,“庚戌十一月,予自廣陵歸,與陳子燦同舟。”屬于作傳前的引言,交代了寫這篇傳記的緣由和起因,文字樸實簡潔,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情的起由,一一交代得清楚明白。接著,作者寫道: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與遇宋將軍家。”作者先寫了宋將軍這個人,又寫了另一個人:“宋弟子高信之,亦懷慶人,多力善射,長子燦七歲,少同學,故嘗與過宋將軍。”從而出現了三個人物: 陳子燦,高信之,宋將軍,而三個人物之間又構成了一定的關系。陳子燦和高信之是同學,而高信之又是宋將軍的弟子,這樣才有可能在宋將軍那里見到大鐵椎。這就突出了陳子燦對大鐵椎其人其事是親眼見到;而陳子燦又是親口向作者介紹,因而,對于作者來說就是親耳聽到。作者在正式描述大鐵椎以前,花這些筆墨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是可有可無。因為大鐵椎是個“異人”,如果不交代清楚,那么人們會認為這是傳說中的人物,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作者這樣寫就增強了人物和事跡的可信程度。至于這一小節里著力突出宋將軍“工技擊”、高信之“多力善射”,又有什么目的呢? 我們在后面將要談到。
接著,文章就開始正面描寫大鐵椎了。“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右脅夾大鐵椎,重四五十斤,飲食拱揖不暫去。”這里是從外形特征上描寫大鐵椎的,初步點染了他的性格特征。特別是扣住他的武器來描寫,這樣他也就因武器而得名。他連飲食、行禮這樣短暫的時間內也不肯放下鐵椎,可見他的警惕性很高。作者接著寫道: “柄鐵折疊環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大鐵椎“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描述了大鐵椎的外貌,描寫了他特有的武器,初步勾勒了他的性格特征。接著一段文字描寫了大鐵椎行動的奇異,神出鬼沒,來去沒有蹤影。那么,他的行蹤這樣詭秘,是什么原因呢? 他腰帶里的許多銀子又是從哪里來的呢?這是作者設下的一個懸念。下面的文字會作出回答。“一日,辭宋將軍曰: ‘吾始聞汝名,以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把前文設下的懸念解開了,原來他神出鬼沒是去擊殺強盜的,他腰間的白銀是從強盜那里奪來的。文章接著寫了兩人之間的對話,交代了大鐵椎突然離去的原因,說出了他不平凡的戰斗經歷,表現了他的英雄氣概。這一段是決斗之前的描寫,下面就正式描寫決斗的場面和情景了。“時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這一句交代了決斗的時間、地點、環境。作者接著敘述道: 大鐵椎奔馳而來,吹了幾聲觱篥。一會兒,二十多個強盜騎兵從四面包圍過來,后面跟著一百多名背弓箭的步兵強盜。這里從人數和武器配備上突出了眾寡懸殊,也就突出了大鐵椎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和高強的武藝。文章緊接著又寫:“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作者生動地描述出了手揮大鐵椎的客人與“提刀”乘馬的賊搏擊的場面。這里將大鐵椎作戰的勇猛寫得活靈活現。接著,“眾賊環而進,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這就把激戰的場面描寫推向了高潮,鐵椎飛舞,象流星趕月;左沖右殺,如蛟龍入海,這是何等激烈的場面,又是多么英勇的戰斗! 寫到這里,作者收起一筆,轉入對那個躲在空堡里的宋將軍的描寫: “宋將軍屏息觀之,股栗欲墮。”這就通過宋將軍的緊張情態,反襯了戰斗的激烈和大鐵椎的英勇。接著作者轉過筆觸寫大鐵椎。“忽聞客大呼曰: ‘吾去矣。’塵滾滾東向馳去。后遂不復至。”決斗的場面描寫到此結束,下面轉入作者的議論:
魏禧論曰: 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鐵椎其人與?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與?抑用之自有時與?
魏禧在這里化用典故,感嘆大鐵椎卻遇不到張良這樣的人,只能獨往獨來,無法建立轟轟烈烈的功名。這段話又說明了,陳亮的《中興遺傳》所記那些英雄豪杰,不能在世上建立功名而消失了的真是太多了。難道這些人材不能被人使用,或者說使用他們還需要時勢嗎?這是作者的感慨,感慨大鐵椎生不逢時,感慨無人賞識他的才干。這段議論點明了主題和作者的寫作目的。最后兩句再次轉入對大鐵椎的描述: “子燦遇大鐵椎為壬寅歲,視其貌當年三十,然則大鐵椎今四十耳。子燦又嘗見其寫市物帖子,甚工楷書也。”這最后一句的補充,雖然是輕輕一筆,但出奇制勝,說明大鐵椎不僅能武,而且能文,這就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
這是一篇傳記散文,顧名思義是寫人的。散文描寫人物不象小說,它有自己的寫法,這就是抓住人物形象和性格上最有表現力的特征,用寥寥幾筆加以勾畫,使之形神畢肖。全文扣緊了一開始所說的“異人”二字來描寫,自始至終表現大鐵椎的奇特。他相貌丑陋、食量很大、沉默寡言、隨身的武器須臾不肯離開。這是從外部形態上刻畫。接著便從行動上加以描繪。“言訖不見” “窗戶皆閉”,生動地表明他動作迅敏:“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真是來去無蹤,神出鬼沒,傳神地表現了他行動輕捷。他要離去時,對宋將軍說的一番話,豪情勝慨,洋溢在字里行間。他解釋和說明了自己的神奇的行動。他雖然輕視宋將軍的無能,卻又不肯連累宋將軍,表現了豪俠之士的江湖義氣。在決斗前夕,對宋將軍的安置和囑咐,又表現了他的細心。在正式決戰時,對大鐵椎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這段描寫中“馳”、“吹”、“呼”、“揮”、“擊”幾個動詞連續運用,形成了連貫性的戰斗行動,表現了人物的氣勢、力量,威武和神勇。這段場面有概括性的戰斗描寫,有特寫式的殺敵行動,“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短短一句,寫得傳神逼真。“突”字表明強盜是突然襲擊,但是大鐵椎早有警惕,他猛然間大喝一聲,威震賊膽,從氣勢上壓倒強盜。他立即揮起鐵椎打過去。“賊應聲落馬”的“應聲”用得極好。這就是說呼聲、揮椎都是在眨眼之間發生的,而強盜也是在呼聲中眨眼之間被打死的。這就寫出了速度、威力、勇敢,使得大鐵椎的形象光彩照人。戰斗結束后,大鐵椎在呼叫聲中,在塵土滾滾中奔馳而去,又是何等矯健神奇。文章最后一句不是可有可無的閑筆,而是表明大鐵椎能文善武,進一步突出了大鐵椎是不可多得的“異人”。總的說來,作者是在“異”字上做文章,表現他外形奇異,動作奇異,戰斗奇異,性格奇異,才能奇異。作者先是淡淡的幾句話,到寫決斗場面的時候,就不吝用墨。這樣,筆墨由淡入濃,人物形象遂由遠及近,最后巍然屹立起一位威武神奇的人物形象。作者抓住一場決斗的前因和過程來描寫,突出重點,其余的筆墨用得很少,作者在處理疏密關系時很有藝術匠心。為了更好地刻畫大鐵椎,作者還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描寫手法。眾寡懸殊,大鐵椎一人,對付一百多名步馬強盜,這就更突出了大鐵椎的英勇和所向無敵的氣概。而擅長技擊、名揚七省的宋將軍竟然在觀戰時,緊張得兩腿發抖,就進一步顯示了決斗場面的激烈和大鐵椎的威猛,達到了水漲船高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異人”卻不能為世所用,建功立名,作者感慨系之的議論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上一篇:《古文觀止·韓愈·圬者王承福傳》鑒賞
下一篇:《古文·大龍湫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