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周容·鵝籠夫人傳
鵝籠【1】夫人者, 毗陵【2】某氏女也。幼時, 父知女必貴, 慎卜婿。得鵝籠文, 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為家也。”家果貧。數年,猶不能展一禮。妹許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絳者將百人,筐篚【3】亙里許。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4】。錦繡縠珠釧,金碧光照屋梁。門外雕鞍駿騎,起驕嘶聲。宗戚壓肩視。或且問:“乃姊家何似矣?”媼婢共圍其妹歡笑吃吃。夫人靜坐治針黹【5】,無少異容。一日,母出妹所聘幣,裁為妹服。忽慍曰:“爾姊勿復望此也,身屬布矣。”夫人聞之,即屏去絲帛,內外惟布。再數年,鵝籠益落魂,夫人妹已結鴛鴦枕,大鼓吹,簇鳳輿出閣去。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壬子秋,鵝籠歲二十四,舉于鄉。夫人母謂已出意外,即鵝籠亦急告娶。夫人謂母曰:“總遲矣。”于是鵝籠愧而赴京, 中兩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6】聞狀元貧,移公帑【7】金代行聘。官吏奔走執事。宗戚媼婢間,視妹時加甚。夫人仍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已而,鵝籠奉特恩賜歸, 以命服娶。撫按【8】使者以下及郡守,俱集驛庭候。鵝籠親迎, 自毗陵抵鵝籠家,絳紗并兩岸數十里。縣令角帶【9】出郊,優道左。女子顯榮,聞見未有也。十年為相,夫人常以禮規放佚。故鵝籠當時猶用寡過聞。
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賜祭者匕,遣官護喪歸, 敕有司營葬。紼【10】引日, 公卿勛貴, 奠幄【11】鱗次,東郊如云。水陸南經二十余里,幾筵相接。卒時語鵝籠曰:“地高墜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為幸。”
閱歲,鵝籠予告回里。久之,復夤緣再相。縱淫恣亂政,賜死。
贊曰:“予至燕,聞鵝籠小帽青衫,死古廟中,刑部錦衣諸官鑰門, 復命去。尸掛三日, 旨下始殮。牛車載柳棺出郭, 無一視者。未死時, 京師盛傳十子謠, 十子者, 如葉子、附子類。葉子戲初起, 鵝籠篤好之, 偕客斗, 恒通曙。直宿內閣, 輒攜女子男妝入。予友徐心水, 時為侍御, 嘗語予曰:“鵝籠善啖附子, 對客不去口, 故面如紅玉。其賄也厭銀矣, 以金; 金厭矣, 以珠。俗稱金珠俱親之以子, 故與在十子。余子予偶忘焉。鵝籠再相如此, 知夫人卒時所言, 固已窺其微也。嗚呼! 夫夫之得罪于國也, 固先得罪于婦矣!
【注釋】
【1】 鵝籠: 指周延儒, 明末大臣, 字玉繩, 號挹齋, 宜興人。萬歷進士。授修編, 年輕貌美。后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次年成內閣首輔, 因性貪受到非議, 遂引疾歸里。數年后受詔復出為首輔。崇禎十六年。在率兵抗清時, 膽怯不敢戰, 待清兵退后, 又冒功受賞。事敗露后,被明思宗賜死, 家被籍沒。
【2】 毗 (pi) 陵: 晉郡名, 今江蘇武進縣。
【3】 篚 (fei): 圓形的竹筐。
【4】 庭 (shi): 庭, 庭院; : 階旁所砌的斜石。
【5】 針黹 (zhi): 指做針線活。
【6】 南京兆: 明初都金陵, 燕王改都燕京, 以金陵為留都, 官制如京師, 前加南, 以區別于北。
【7】帑(tang): 國庫, 國庫所藏的金帛。
【8】撫按: 巡撫和巡按御史。
【9】角帶: 角, 結發為飾的意思; 帶, 指衣帶。
【10】紼(fu): 大繩, 特指牽引欞柩的大繩。
【11】奠幄: 祭奠所設的帳幕。
【賞析】
“鵝籠”是周延儒的外號。周延儒是明朝萬歷年間宜興(江蘇宜興) 的一個書生。一次, 他走路腳痛,請求同路人許彥讓他坐鵝籠中,許彥覺得有趣而答應了。他和兩鵝并坐籠中, 負者并不覺很重, 他卻從此得了“鵝籠”這個外號。
周延儒年輕時家境貧困,他發憤讀書,文章寫得很好。二十四歲時考中舉人,接著赴京趕考,會試、殿試都考取第一名。后來當上了東閣大學士、首輔。十年為相,顯赫一時;可是最后他卻被削職,抄家,一人孤零零地死在古廟中。他的身世浮沉,一生榮辱,都是自己造成的。讀《鵝籠夫人傳》后,不禁惋嘆他夫人去世過早,也痛恨“鵝籠”的自甘墮落,自取其禍。
《鵝籠夫人傳》篇幅較短,全文不到七百字,實際寫夫人的僅幾十字。作者主要擷取幾個生活片斷,來反映鵝籠夫人恬淡寧靜的性格。結尾部分寫鵝籠的驕奢淫逸和悲慘結局,也是為了突出鵝籠夫人的溫淑賢良。
突出人物性格是寫好人物的關鍵之一。“性格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沒有性格就顯不出個性。”(黑格爾《美學》)本文所寫鵝籠夫人的性格,既鮮明,又突出,這是由于作者把握了人物性格的特征之后,能從幾個方面反復突出它的緣故。全文圍繞主題選材,沒有過多的枝蔓。文章在不同的情況下三次寫鵝籠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當她聽到母親生氣、埋怨,說她沒有指望再能象妹妹一樣攀個有錢人家,只能屬于布衣平民時,她就脫下絲綢衣服,里外都換上布衣;寫她有幸嫁給為相的鵝籠后,常規勸鵝籠要遵紀守法;她在彌留之際還囑咐鵝籠:“地高墜重,公可休矣。”全文寫鵝籠夫人的語言行動共六處,總起來寥寥幾十字。就充分體現了夫人恬淡寧靜,端莊賢淑的性格和思想品質。結尾“夫夫之得罪于國也,固先得罪于婦矣”一句議論,又一次突出夫人的賢淑,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古往今來,每個人都有他所處的時代,所屬的階級。寫人物傳記不能只是孤立地去觀察人、去寫人,必須把他放到他所聯系的社會關系的總體上去考察。一篇好的作品,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可以折射出復雜紛繁的社會面貌,如同一滴水能折射出陽光一樣。本文在寫鵝籠夫人的同時,就折射出了當時紛繁的社會面貌,反映了廣大官民的思想傾向和禮儀、習俗等。請看,某豪門大戶向鵝籠夫人的妹妹行聘時是多么排場——“僮仆高帽束絳者將百人,筐篚亙里許。媒簪花曳彩,默部署(布置),次第充庭。錦繡縠珠釧,金碧光照屋梁。……”這段話極力鋪陳有錢人家行聘時的豪華場面。當有人問姐姐家如何時,一些老婆婆和女孩圍著她妹妹吃吃笑,表現了人們嫌貧愛富的心理狀態。鵝籠夫人對這些毫不介意,只是“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寫她妹妹出嫁時“大鼓吹,簇鳳輿出閣去”,也很氣派,而鵝籠夫人仍是“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鵝籠夫人在少女時代就沒沾染上庸俗的嫌貧愛富思想,她不慕榮華富貴,不怕過貧困生活。這種純潔高尚的思想品質,是多么可貴。
鵝籠二十四歲時才中舉, 鵝籠夫人的母親因為他家窮, 一向看不起他,認為他能當上舉人就是出于意外的好事, 鵝籠也急于來告娶。鵝籠夫人只淡淡地對母親說:“反正已經遲了。”以致鵝籠愧而赴京趕考, 沒想到竟會高中狀元, 名揚天下。南京兆聽說狀元貧窮, 就用國庫公款代為行聘,官吏奔走, 幫著辦事。來慶賀的親友很多, 一些老婦人和女孩更是羨慕奉承她, 但她仍“靜坐治針黹, 無少異容”。貧窘時不憂傷憤懣, 富貴時不高傲竊喜, 寥寥幾筆, 不用作者贅筆評議, 夫人的恬淡賢淑就已得到充分體現。作者寫鵝籠夫人,既無外貌描繪, 又無心理描寫, 只是通過人物簡單的語言動作, 就將人物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面貌展露無遺。掩卷遐思, 竟能“如見其人, 如聞其聲”, 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大筆寫意, 意能傳神的藝術水平。
下文寫鵝籠夫人出嫁時, 巡撫、巡按御史和郡守都聚集在驛站的庭院里迎候, 縣令整好衣冠, 去郊外路邊恭候。從武進到宜興, 兩岸結彩幾十里, 榮顯無比。寫鵝籠夫人去世時“朝廷賜祭”,“遣官護喪歸, 敕令有司營葬。”出殯那天,“公卿勛貴, 奠幄鱗次, 東郊如云; 水陸南經二十余里, 幾筵相接。”更是極為榮耀。寫一個人的傳記, 前后牽動的人物, 上有朝廷命官, 下至僮仆媼婢, 總數不下數百; 寫婚嫁喪葬場而又極壯闊宏大, 這可真是反映了社會面貌了。
文藝是反映社會生活的,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再現, 也是作者主體意識的感應。只有對客觀現實有深切感受, 對現實中的人們有深刻的認識和發現, 并使自己的思想對客觀世界有所滲透和溶入, 才能寫出深刻的內容, 作品的社會意義當然也就更深刻。如將文章前后對比, 不難看到當時的世態炎涼, 人情冷暖; 由此造成的嫌貧愛富觀念, 連夫人自己的母親也不例外。鵝籠十年為相, 多么榮耀顯赫; 沒想到夫人死后再次為相時, 竟由于“縱淫恣亂政”而被削職抄家; 最后“小帽青衫, 死古廟中。……尸掛三日, 旨下始殮。牛車載柳棺出郭, 無一視者。”與夫人的婚喪盛況, 對比何等鮮明! 寫鵝籠的凄慘結局, 固然是鞭撻了他的違法亂紀, 而實際也是在贊揚鵝籠夫人的賢明。可見對當權者來說,“有個賢內助”是多么重要!(這并不排除本身需要防微杜漸, 廉潔自守。)
本文所寫的人和事,在當時社會并非罕見, 有一定的典型意義。由于作者立意高,開掘深, 放眼遠, 以致立足于寫一個人的傳記, 卻能寫出豐富的社會內容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這是本文極為突出的優點。
本文簡潔明快, 篇幅雖短, 卻也有波瀾起伏。文中三次反復鵝籠夫人“靜坐治針黹, 無少異容”, 起到了前后聯系的作用, 也顯示了文章的層次; 運用姐妹對比, 前后對比和反襯、陪襯等手法, 都起到突出人物性格和思想品質的作用。文章內容多而不亂。作者對生活的提煉和選擇, 對素材的組織和駕馭,都表現了較高的水平。通觀全文,它在言簡意賅,含意深遠方面,較之《陌上桑》之寫羅敷女,《孔雀東南飛》之寫仲卿妻(劉蘭芝),其水平有相應的提高;它和同時代正史以外的一些傳記比較,也是屬于涵量大而意義較為深刻的作品。
上一篇:《古文觀止·《左傳》·駒支不屈于晉》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蘇轍·黃州快哉亭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