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①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②,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③。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辨④。是孰使之然哉? 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⑤。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⑥,復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⑦。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⑧。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云,而不能回憲宗之惑; 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謗; 能信于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⑨。蓋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⑩。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11),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12),民以出入為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13)。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 “愿新公廟者,聽!”民歡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14)。
或曰: “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15)。”軾曰: “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愴(16),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元豐元年,詔封公昌黎伯(17),故榜曰: “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人請書其事于石,因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其辭曰: 公昔騎龍白云鄉,手抉云漢分天章,天孫為織云錦裳(18)。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19),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影不可望(20)。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疑吊英、皇(21)。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驅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22)。犦牲雞卜羞我觴,於餐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發下大荒(23)。
【注釋】 ①潮州: 州名,今廣東潮安縣。韓文公: 韓愈,唐文學家、哲學家。碑:石上刻著文字,作為紀念物或標記。②申、呂: 即申伯和呂侯,都姓姜,堯時四岳的后代,是周朝的重臣。傅說 (yue): 殷代的賢相。相傳傅說死后化為星宿,稱做“傅說星”。③孟子: 孟軻,戰國時的思想家、教育家。浩然之氣: 正大剛直的精神,正氣。塞: 充滿。④卒 (cu): 同 “猝”。突然,忽然。王公: 王爵和公爵,泛指顯貴的大臣。良、平:張良、陳平,西漢的謀士。賁 (ben)、育: 孟賁、夏育。古代傳說中的兩名勇士。儀、秦: 張儀、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論辯家。⑤貞觀: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開元: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房、杜: 即房玄齡、杜如晦,唐太宗的宰相。姚、宋: 即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的宰相。⑥麾(hui): 指揮。靡(mi)然:傾力朝向之貌。⑦八代: 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個朝代。這期間盛行駢偶文風,韓愈主張散體,倡導古文運動。溺 (ni): 沉迷不悟。犯人主之怒: 唐憲宗李純信佛,迎佛骨入宮,排場奢侈,韓愈上《諫迎佛骨表》諍諫,唐憲宗大怒,幾被處死。唐憲宗貶韓愈至潮州任刺史。勇奪三軍之帥: 唐穆宗李恒時,鎮州發生兵變,殺死節度使田弘正,立王延湊。唐穆宗派韓愈撫之。王延湊陳兵接待韓愈,威脅韓愈。韓愈向他們曉之以理,平息了這次兵變。⑧豚(tun) 魚: 《易經·中孚》載: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意思是說,不欺豚、魚,卦象才吉兆。豚,小豬。匹夫匹婦: 平常的男女。⑨衡山: 五岳中的南岳,在湖南衡山縣西。弭(mi): 消除、停止。皇甫鎛(bo): 唐宰相,曾在唐憲宗面前說韓愈狂疏,只可內調,阻止唐憲宗召還韓愈。李逢吉: 唐宰相,曾故意在韓愈和李紳之間制造不和,導致韓愈調任,李紳離開朝廷。南海: 潮州。廟食: 建廟祭祀。⑩趙德: 秀才,通五經,能文章,斥佛、老,尊孔、孟。韓愈贊他“沉雅專靜,頗通經,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論說且排異端,而宗孔氏,可以為師。”(11)齊民: 平民。(12)刺史: 官名。公堂: 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13)元祐: 宋神宗趙煦年號。朝散郎: 官名。王君滌: 即王滌,君是尊稱。(14)卜 (bu) 地:選擇地基。期年: 一年。(15)沒 (mo): 同 “歿”,終,死。審: 明白,清楚。(16)焄蒿(xunhao): 語出 《禮記·祭義》,孔穎達疏云: “焄,謂香臭也。蒿,謂蒸出貌。”此處是香煙繚繞的意思。凄愴: 凄涼悲慘。(17)元豐: 宋神宗趙頊年號。詔: 詔書,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18)白云鄉: 古代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抉 (jue): 抉擇,剔出。云漢: 天河。天孫: 織女星。(19)秕 (bi) 糠: 秕谷、米皮。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咸池: 古神話中的地名。略: 巡行,巡視。扶桑: 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桑樹,據說太陽從這里出來。(20)李: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杜: 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大詩人。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湜 (shi): 皇甫湜,字持正,唐代文學家。僵: 仆倒,僵仆。滅沒: 隱沒。(21)衡、湘: 衡山、湘江。韓愈曾路過之地。九疑: 九疑山,傳說大舜葬于九疑山附近。英、皇: 女英、娥皇,傳說中唐堯的兩個女兒。(22)祝融: 古代神話中的南海之神。海若: 古代神話中的北海之神名。鈞天: 古代神話傳說為天的中央。巫陽: 巫師。(23)犦(bo) 牲: 牦牛。雞卜: 古代的一種占卜方法,即用雞骨卜卦。羞: 獻。觴(shang): 古代喝酒用的器具。引申為敬酒、勸飲。涕滂: 形容淚下如雨。翩然: 形容動作輕快的樣子。被 (pi) 發: 頭發披在肩上。大荒: 古代神話中的山名。
【譯文】 一個平常人能成為世世代代的榜樣,一句話能被天下人效法。這都是由于他有頂天立地的造化,關系到事物興盛衰亡的命運。他的產生是有所來歷的,他的去世是有所作為的。所以,申伯、呂侯從山岳降生,傅說死后化為列星,從古至今傳說的事,是不可捏造的。孟子說: “我善于修養我的正氣。”這種正氣寓于尋常之中,充滿在天地之間,突然遇到它,王公會失去他們的顯貴,晉國、楚國會失去他們的富有,張良、陳平會失去他們的才智,孟賁、夏育會失去他們的勇敢,張儀、蘇秦會失去他們的辯才。這是誰使他們這樣的呢?那必定有不依靠形體就能站立,不依靠力量就能行走,不等待出生就能存在,不跟隨死就能消滅的東西。所以,它在天上是星辰,在地上是河山,在幽暗的地方是鬼神,而在明亮的地方又是人。這是道理上的正常現象,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自東漢以來,道德喪失,文風敗壞,異端邪說一起興起,經歷了唐代貞觀、開元的興盛時期,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這些宰相輔佐,都不能挽救。惟獨韓文公崛起于平民,談笑著指揮古文運動,天下人沒有不跟從他,道德和文風又回到正道,大概到現在有三百年了。古文運動興起八個朝代之久的文風的衰敗,他的道德挽救了天下人的沉迷不悟,他的忠心冒犯了皇帝的惱怒,以勇氣奪取了三軍的統帥。這難道不是頂天立地,關系到興盛衰亡的命運,浩然正氣獨自存在的人嗎?
有人曾經議論過天和人的分別,以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許人作假。智慧可以欺騙王公,卻不可以欺騙小豬和魚; 實力可以得到天下,卻不可以得到平常的男人和平常的婦女的心。所以,韓公的一片真誠,能夠撥開衡山的烏云,卻不能挽回唐憲宗的迷惑; 能夠馴服鱷魚的兇暴,卻不能消除皇甫鏄、李逢吉的誹謗; 能夠在南海的人民中得到信任,建廟祭祀,世代相傳,卻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由于韓公能感動的是天,他不能感動的是人啊!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學習,韓公命進士趙德做他們的老師。從此以后,潮州的讀書人,都專心學習文章和品行,影響到一般平民,直到現在,潮州號稱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話是可證實的,“君子學習了儒道就能夠愛護人民,小人學習了儒道就能夠容易使喚。” 潮州人奉事韓公,飲食必去祭祀,水災旱災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祈禱。可是廟在刺史公堂的后面,人民認為出入艱難。前任太守想把這個情況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廟,沒有結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此地做官。凡是教育讀書人、治理人民的措施,完全以韓公作為老師。人民已經心悅誠服,他就發出命令說: “愿意新建韓文公新廟的,聽便!”人民歡喜地奔向廟地,在潮州城的南方七里選擇了一塊地方,一年就把廟建成了。
有人說: “韓公離開京城,萬里迢迢,貶謫在潮州,不足一年就回去了。韓公死后如果有知覺,那他也不會依戀于潮州的,這道理是明白的啊!” 我回答說: “不是這樣。韓公的神靈存在于天下,宛如水存在于地中,沒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然而潮州人惟獨信仰他這樣的深沉,思念他到極點,祭祀時香煙繚繞,凄涼悲切,好像看見韓公一樣。譬如,開鑿水井得到了泉水,就說水專門在這里,難道合理嗎?” 元豐元年,皇帝詔封韓公為昌黎伯,所以廟門的額上題為“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州人請我書寫此事刻在石碑上,我就做了一首詩贈送給他們,讓他們歌唱來祭祀韓公。那歌詞說: 您從前騎著龍在白云飄浮的仙鄉,親手抉開了天河,分為天下的文章,織女替您織出云錦的衣裳。飄飄然乘著仙風來到上帝身旁,降臨人間為污濁的世上掃除秕糠。西邊游覽了咸池,巡行了扶桑,被及草木普照金光。追趕李白、杜甫一起翱翔,張籍、皇甫湜跑得汗流腿又僵,隱沒的倒影不能望。做書斥責佛教譏諷君王,要看看南海觀察衡、湘。經過舜埋葬的九疑山,憑吊女英和娥皇。祝融在前面引導,海神也躲藏,管教蛟龍像驅趕群羊。天上缺少人才,上帝悲傷,吟唱著下凡,派來了一位巫陽。用牦牛做祭品,用雞卜來占 卜,進獻酒觴,啊! 祭品有荔枝紅紅、香蕉黃黃。韓公稍不停留,我們就眼淚涕滂,但愿您翩然而來,披拂著長發走下大荒。
【鑒賞】 這篇廟碑是蘇軾于宋哲宗元祐七年,應潮州人士的請求而撰寫的。蘇軾以儒家的眼光,對韓愈在儒學、文學和政績方面的成就,作了中肯的概括和高度的評價,對韓愈的坎坷遭遇給予深厚的同情。同時,也滲透著作者自己政治上的苦悶和牢騷。這篇廟碑共有五個自然段: 第一段,贊頌韓愈的正氣,“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第二段,概述韓愈他這種文氣的表現,如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第三段,敘說韓愈的正氣,能感動的是天,不能感動的是那種冥頑不靈的人;第四段,肯定韓愈對潮州人的影響,以及建造韓公新祠廟的原由; 第五段,強調潮州人對韓愈的崇敬之情和作者“使歌以祀公”。本文為歷代古文家所重視和稱道,這是與其奇崛、雄渾、遒勁和豪放的風格分不開的。
上一篇:《古文觀止·明文·袁宏道·滿井游記》鑒賞
下一篇:《古文·燭之武退秦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