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魏晉南北朝文·謝莊·月賦
陳王初喪應、劉①,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②,不怡中夜。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③寒山,弭蓋秋阪④。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于時斜漢左界⑤,北陸南躔⑥;白露曖⑦空,素月流天。沉吟齊章⑧,殷勤陳篇⑨。抽毫進牘,以命仲宣⑩。
仲宣跪而稱曰: “臣東鄙幽介⑪,長自丘樊⑫,昧道懵學,孤奉明恩。
“臣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⑬,日以陽德,月以陰靈⑭。擅扶光于東沼⑮,嗣若英于西冥⑯。引玄兔于帝臺⑰ ,集素娥于后庭⑱ 。朒朓⑲ 警闕,朏魄示沖⑳ 。順辰通燭,從星澤風㉑。增華臺室㉒,揚采軒宮㉓。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㉔。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㉕。升清質(zhì)㉖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㉗ 掩縟,長河㉘ 韜映;柔祇㉙ 雪凝,圓靈㉚ 水鏡;連觀霜縞㉛,周除冰凈㉜。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㉝;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㉞,鳴琴薦㉟。
“若乃涼夜自凄,風篁㊱成韻。親懿㊲莫從,羈孤遞進㊳。聆皋禽之夕聞㊴,聽朔管之秋引㊵。于是絲桐練響㊶,音容選和㊷;徘徊《房露》,惆悵《陽阿》㊸。聲林虛籟㊹,淪池滅波㊺。情紆軫㊻其何托?愬㊼ 皓月而長歌。
“歌曰: ‘美人邁㊽ 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歌響未終,馀景就畢,滿堂變?nèi)荩劐?sup>㊾ 如失。又稱㊿ 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51〕,歲方晏〔52〕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 “善。”乃命執(zhí)事〔53〕,獻壽羞璧〔54〕。“敬佩玉音〔55〕,復之無〔56〕。”
〔注〕① 陳王: 指曹植,曹操之子。兄丕代漢為魏帝,封植為陳王。應、劉: 指應玚、劉楨,與王粲等七人被后人稱為建安七子,都是曹植的朋友。作者假設這時應、劉二人剛去世不久,曹植閑居抑郁。② 悄焉: 憂愁貌。疚懷: 傷心。③ 騰吹: 奏樂。吹,管樂。④ 弭: 停止。蓋: 指車。阪: 山坡。⑤ 漢: 銀漢,銀河。左界: 東方。古人坐北朝南,左為東方。⑥ 北陸: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位在北方。躔(chán 纏): 太陽的運行。夏至太陽偏北,冬至太陽偏南。北陸南躔是說太陽已從北邊向南運行。這是秋冬之際的天象。⑦ 曖: 濃云遮蔽貌。⑧ 齊章: 指《詩經(jīng)·齊風》中吟詠明月的“東方之月兮”。⑨ 殷勤: 反復吟誦。陳篇: 指《詩經(jīng)·陳風》中描寫月光的《月出》。⑩ 仲宣: 王粲字。⑪ 鄙: 偏邊的地方。王粲是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故自稱東鄙之人。幽: 幽暗。介: 孤獨。⑫ 丘樊: 山林。⑬ “沉潛”二句: 沉潛,指地。高明,指天。義、經(jīng),意為按照自然規(guī)律形成。此處把天經(jīng)地義拆成兩句,是說天地按其規(guī)律形成以后。⑭ “日以”二句: 古人認為,太陽屬陽性,月亮屬陰性,各自以其屬性,顯示品格。⑮ 擅: 擁有。扶: 扶桑,神話中日出之處。東沼: 指東海。⑯ 若英: 若木的花。若木在神話中為日落之處。冥: 幽谷。⑰ 玄兔: 黑兔,神話認為月中有兔。帝: 天帝。⑱ 素娥: 嫦娥。后庭: 帝王的宮廷。⑲ 朒(nǜ): 古人稱夏歷月初月亮在東方出現(xiàn)為朒。朓(tiǎo 窕): 古人稱夏歷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現(xiàn)為朓。⑳ 朏(fěi 匪)魄: 新月的光亮。沖: 謙沖。㉑ “順辰”二句: 辰,十二時辰。通燭,照耀天下。澤,雨水。古人認為月與某些星相遇,即兆示風雨的來臨。㉒ 增華: 指月光照耀。臺室: 三臺星座。㉓ 揚采: 指月光照耀。軒宮: 軒轅星座。㉔ “委照”二句: 委,這里意為投射。照,光照,指月光。吳業(yè),三國時東吳的帝業(yè)。傳說東吳時,吳氏夢月入懷,而生開創(chuàng)帝業(yè)的孫策。淪,指月光照射。精,光彩,指月亮。西漢時,有李氏女因夢月入懷,而生西漢元帝皇后。融,昌明。這兩句是說月神顯靈,能生女成為皇后,生子創(chuàng)建大業(yè)。㉕ 山椒: 山頂。瀨(lài 賴): 流過沙石上的急水。㉖ 清質(zhì): 月亮清美的姿容。㉗ 列宿(xiù 秀): 眾多的星座。㉘ 長河: 指銀河。㉙ 祇(qí 祈): 地神。柔祇,指地。㉚ 圓靈: 圓的神靈,指天。古人認為天是圓的。㉛ 觀(guàn 貫): 高大華麗的樓臺。連觀: 一排排樓臺。㉜ 除: 臺階。冰凈: 冰一樣明凈。㉝ 弛: 停止。縣: 通“懸”。古代的打擊樂器均懸掛于支架上,如編鐘。清縣: 指清妙的音樂。㉞ 登: 進,送上。㉟ 薦: 奉獻,指彈琴。㊱ 風篁: 風吹竹林。㊲ 親懿: 猶“懿親”,至親。㊳ 羈孤: 羈旅孤客。遞進: 接踵而至。㊴ 皋禽: 鶴。聞: 傳揚。《詩經(jīng)·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㊵ 朔管: 羌笛,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所用的樂器。秋引: 秋天凄愴的曲調(diào)。㊶ 絲桐: 指琴。琴以絲為弦,以桐木作身。練: 選定。響: 指曲調(diào)。㊷ 音容: 指琴曲的風格。和: 指風格和諧。㊸ 《房露》、《陽阿》: 均為古曲名。徘徊、惆悵: 形容人們?yōu)橛脑箰濄臉非袆印?#x32B9; 聲林: 風聲作響的樹林。籟: 自然的聲音。㊺ 淪池: 泛起漣漪的池水。㊻ 紆軫(yū zhěn 迂診): 深愁隱痛。㊼ 愬(sù 訴):同“訴”。㊽ 邁: 遠。㊾ 回遑: 彷徨。㊿ 稱: 吟唱。〔51〕 晞(xī 希): 干。〔52〕 晏:晚。〔53〕 執(zhí)事: 辦事人員,指仆從之類。〔54〕 獻壽: 向人獻禮祝壽。羞: 進獻。璧: 平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55〕 玉音: 優(yōu)美珍貴的言辭,指王粲描寫贊美月光的話。〔56〕 復: 反復吟誦。(yì 義): 厭倦。
漢梁孝王兔園里的文人和建安時代的鄴下七子,是賦史上兩個引人注目的創(chuàng)作群體,他們的流風遺韻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莊在《月賦》中假設“初喪應(玚)、劉(楨)”的陳王曹植與王粲等人賞月吟詩的故事,正如謝惠連在《雪賦》中虛構梁孝王與鄒陽、枚乘、司馬相如等人置酒賦雪一樣,表露了后代賦家對前輩的文采風流的歆羨之情。當然,更直接也是更主要的,這些虛構的人物故事起著貫穿和結構全文的作用。
在一般人的眼里,謝莊的《月賦》都被看作是一篇抒情小賦。而實際上,它是一篇敘事賦兼抒情賦。更準確地說,它是通過虛構曹植與王粲等賞月吟詩的故事情節(jié),借以展開對月光的清麗以及沐浴在月光當中的人們的情思的描寫,在敘事中透出怨遙傷遠之意,使敘事與抒情二者巧妙地融合起來。這可以說是《月賦》構思布局的奇巧之處,也正是其結構形式上的特點之一。從總體上看,敘事是表,抒情是里;敘事是賓,抒情是主;敘事是骨干,而抒情是血肉;敘事是形式,而抒情是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說,《月賦》確是一篇抒情賦。
《月賦》清雅秀美,這種風格顯然適合賦中所描繪的秋月景象。另一方面,這種風格的形成,又與作者所采取的特殊的視角和手法有關。《月賦》是賦史上第一篇專門寫月的賦作,在此前的詩賦作品中,或局部,或全體,或片斷,或通篇,描摹月夜、月色、月景的篇什已不罕見,要想出奇制勝,后來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謝莊大膽地接受了文學史提出的挑戰(zhàn),他在狀寫月光時,遺貌取神,即不拘泥于描寫月的形狀、月光、色彩,而著力作側面的摹繪、景物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六句,寫晴朗的地表,澄澈的天際,洞庭的微波,秋葉的零落,菊花的芬芳,流雁的哀鳴,似乎遠離月的主題,實際上都為月輪升空起到了鋪墊、襯托的作用。其中“洞庭始波,木葉微脫”二句,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語意,而筆觸更見細膩。接下來數(shù)句,寫?zhàn)嵉脑鹿猓霉P法相似。“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六句,都是從側面或?qū)γ媛涔P的,用筆極力追求輕靈流麗。如果我們對比一下賦中的第三、四兩段,就會發(fā)現(xiàn): 第三段寫月,多穿插神話、典故以及歷史傳說,顯得比較質(zhì)實;而第四段就顯得空靈多了。清人許梿評《月賦》“無一字說月,卻無一字非月,清空澈骨,穆然可懷”(《六朝文絜》),主要也就是針對這一段而言的。第三段中穿插典故及神話傳說,這在駢賦中是很常見的;而且,在深化月的歷史背景,展示其文化意味方面,這一段也與賦的其他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了。
在營造秋月的意境上,《月賦》的手法是相當經(jīng)濟而高妙的。句式以駢為主,而雜以散句,顯得整齊而有變化。在詞匯的使用上,盡量選擇那些色彩比較柔和、聲音比較瀏亮、含意比較準確的字和詞來造句遣詞,展開細膩的描繪。例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脫”,就屬于色彩比較柔和的一類;“悠悠”、“藹藹”等,屬于聲音比較瀏亮的一類;“散芳”、“流哀”等,屬于含意比較準確的一類。諸如此類,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
這篇賦寫月神采飛動,用筆柔和細膩,風格柔美清澄,讀來詩意盎然。而這種詩意,更集中體現(xiàn)在篇末所系的兩首歌詩中。賦中系詩濫觴自《楚辭》中的亂辭,但一篇賦中系以二詩的并不多見。《月賦》中篇末的兩首歌詩,一首歌詠明月,一首歌詠落月,感嘆歲月流逝,再致怨遙傷遠之意,情思綿邈,韻味悠永;既總結全篇,又與篇首“沉吟齊章,殷勤陳篇”相呼應,反映了此賦結構的精巧完整,并昭示南朝賦風在總體上走向詩化的大趨勢。
上一篇:《古文·曹劌論戰(zhàn)》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歐陽修·朋黨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