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國語·敬姜論勞逸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 其母方績①。文伯曰: “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干季孫之怒也②,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
其母嘆曰: “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 居,吾語女③。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 日入監九御,使潔奉禘、郊之粢盛④,而后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⑤,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⑥,而后即安。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織玄統,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⑦,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⑧,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⑨?吾冀而朝夕修我⑩,曰: ‘必無廢先人。’ 爾今曰: ‘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祀也(11)。”
仲尼聞之,曰: “弟子志之(12),季氏之婦不淫矣。”
【注釋】 ①公父文伯: 名歜(chu),魯國的大夫。績:紡麻。②干:觸犯。季孫:季康子,魯國的正卿。③居: 坐下。語: 動詞,告訴。④大采: 國君于春季穿的五色彩衣。朝日: 春分朝祭太陽。祖: 學習。地德: 土地的屬性。師尹: 大夫。旅: 百官。牧: 各州的地方官。相: 國相。少采: 國君于秋季穿的三色衣服。夕月: 祭祀月亮。大史: 太史,史官。司載: 負責天文事務的官員。糾虔: 恭敬。九御: 宮中的女官。禘: 與 “郊”都是祭祀的名稱。粢(zi) 盛: 祭祀用的食品。⑤慆: 輕慢。⑥庀 (pi): 治理。⑦玄紞(dan): 冠冕上用來懸掛玉石的帶子。纮綖 (hongyan): 冠冕上的兩種裝飾織品。內子: 卿的正妻。大帶:禮服上的腰帶。命婦: 大夫的正妻。⑧社: 春分祭社。烝 (zheng): 冬天的祭祀。效: 獻上。愆: 過錯。⑨辟: 罪過。⑩而: 你。(11)是: 代詞,這。穆伯: 公父穆伯,文伯之父。(12)志: 記住,記下來。
【譯文】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拜見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正在紡麻。文伯說:“以我這樣的家庭母親您還要紡麻,我擔心會使季康子生氣,他大概會以為我不能侍奉母親您吧?”
文伯的母親嘆道: “魯國大概要滅亡了吧! 讓幼稚無知的人做官而不懂得大道理。過來坐下,我告訴你。從前,圣哲的國君是這樣對待百姓的,選擇貧瘠的土地給他們居住,使他們在那土地上辛苦勞作,所以能夠長久地擁有天下。百姓辛勞就會思考,思考就會產生善良之心; 安逸就會放蕩,放蕩就會忘掉善良的品德,忘掉了善良品性就會產生邪惡的念頭。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百姓之所以不成材,就是因為太安逸; 居住在貧瘠土地上的百姓之所以有正義之心,就是因為勞作。所以天子身著五彩衣服于春分之日祭祀太陽,與三公九卿一起學習、分辨土地的屬性; 中午考查國家治理的情況,以及百官的政事,大夫中的眾官、州牧、國相宣布依次施行的百姓事務; 秋分時節,天子身著三彩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載一起恭恭敬敬地觀察天的法則; 太陽下山之后就監督宮中女官們,讓她們潔凈地準備禘祭和郊祭的食品,然后才安寢。諸侯們早上就從事天子的事業,執行其命令,白天考查其本國的職事,傍晚省察常法,晚上告誡百工,讓他們不要偷懶放縱,然后才能安寢。卿大夫早上考查他的職事,白天研究處理各種政事,傍晚依次完成這些事情,晚上處理他的家政,然后才能安寢。士早上受業,白天研習功課,傍晚復習,晚上想想是否犯過錯誤有無憾事,然后才能就寢。從庶人以下的各類人,都是天亮就做事,日落就休息,沒有一天偷懶的。王后親自編織天子冠冕上的黑色垂玉之帶,公侯的夫人們編織的,還要加上冠冕上的兩種裝飾品纮和綖,卿的正妻制作大腰帶,命婦們完成祭服,士的妻子還要加上朝服,從庶士以下的妻子都為他們的丈夫制作衣服。每年從春分祭祀社神開始安排活計,到冬天烝祭時獻上成果,無論男女,都要考查成績,如有罪過就要懲罰,這就是自古以來的制度。位居高位的君子操心費神,位居下位的百姓出力勞作,這是先王的教訓。從上到下,哪個敢放縱心智、不盡力勞作的呢?
“現在,我是寡婦,你又位居下大夫,就是早晚勤懇做事,還擔心忘記祖先們的功業。何況還有所懈怠,那又怎么能夠逃脫處罰呢? 我希望你早晚勤懇從事,磨煉自己,應該說: ‘一定不廢棄祖先的功業。’ 你現在卻說: ‘為什么不自我放縱?’ 用這種態度去擔任國君任命的官職,我恐怕你的父親要絕后了。”
孔子聽說了這些話,說: “弟子們記住,季氏家的婦女不貪圖享樂。”
【鑒賞】 兒子在朝做官,薪俸足以養活寡母,兒子出于關心,讓母親頤養天年,不要再操勞,這本來是人之常情,可是作為母親的敬姜卻從這樣一件小事上生發出一番大道理。她一開口就說“魯國怕要滅亡了”,居然讓這樣不明事理的人做官! 什么樣的事理?無論什么人,都應該勤勞,一旦心存安逸就可能身死國滅!敬姜首先分析了勤勞的益處,安逸的壞處。接著詳細敘說上自天子下至庶人每天的工作雖然各有不同,但他們都勤勉從事,“無日以怠”; 婦女則上自皇后下至民女都做著分內的事。通篇以 “勞”字為主,自天子到諸侯,自公卿大夫到士庶人,自王后至夫人,自內子士妻到庶士以下,無一人之不勞,無一日之不勞,無一時之不勞。敬姜作為一位貴族婦女,主張勞動的重要,反對好逸惡勞,并把它提到國家興亡的高度,是難能可貴的。“君子勞心,小人勞力”,雖有 “心”“力”之別,“勞”則一樣。最后歸結到自己家庭,如果貪圖享樂,只有死路一條! 文章中心突出,層次清楚。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在敘述人們勞作的段落中,詳男性略女性,男性中也有詳略之分,由天子到庶人越來越簡略。
上一篇:《古文觀止·《國語》·敬姜論勞逸》鑒賞
下一篇:《古文·方山子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