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國語》·敬姜論勞逸
(魯語上)
公父文伯退朝【1】,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2】,懼千季孫之怒也【3】,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母嘆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4】,而未之聞邪【5】?居【6】!吾語女。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7】,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8】。 日中考政, 與百官之政事, 師尹惟旅牧、 相宣序民事【9】; 少采夕月 【10】, 與太史、 司載糾虔天刑【11】; 日入監九御【12】, 使潔奉禘、 郊之粢盛【13】, 而后即安。 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 晝考其國職, 夕省其典刑, 夜做百工【14】, 使無慆淫【15】, 而后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職, 晝講其庶政, 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16】, 而后即安。 士朝受業, 晝而講貫,夕而習復, 夜而計過, 無憾而后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動, 晦而休, 無日以怠。 王后親織玄紞【17】, 公侯之夫人, 加之以纮綖【18】, 卿之內子為大帶【19】,命婦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20】, 自庶士以下, 皆衣其夫。 社而賦事, 烝而獻功【21】, 男女效績, 愆則有辟【22】, 古之制也。 君子勞心, 小人勞力, 先王之訓也。 自上以下, 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 爾又在下位【23】, 朝夕處事, 猶恐忘先人之業。 況有怠惰, 其可以避辟? 吾冀而朝夕修我,曰【24】:‘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 余懼穆伯之絕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 季氏之婦不淫矣 【25】?!?br>
【注釋】
【1】 公父文伯: 即春秋時魯國大夫公父歇 (chu), 敬姜之子。 父:同“甫”
【2】 主: 大夫, 或其妻稱為主, 指敬姜。
【3】 千: 冒犯。 季孫: 為季康子, 名肥, 季恒子之子。 魯國的卿。
【4】 僮: 與“童”通。 備官: 做官。
【5】 之: 指做官的道理。
【6】 居: 坐下。
【7】大采: 五彩的禮物。 朝日: 每年春分時節, 身著五彩禮服, 朝拜日神, 是祭祀日神的一種禮儀。
【8】 三公: 太師、 太傅、 太保的總稱。 為周朝中樞最高長官。 九卿:指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少師、少傅、少保。為周朝中樞分管各部門的最高官吏。祖:熟習。地德:文中指地里的莊稼。周代人們認為土地能生長萬物,養育人民,稱土地的這種功能為地德。
【9】師尹:大夫一級的官吏。惟:與。旅:民眾。相:輔助。
【10】少采:三采禮服。夕月: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禮儀,時在秋分。
【11】司載:掌管天文的官員糾:恭。虔:敬。
【12】九御:天子宮中各種女官,又稱嬪。
【13】禘 (di):即大祭,天子祭祀祖先的大典。郊:在郊外祭祀天地的禮儀。粢盛(zicheng):祭祀時盛在祭器中的谷物。
【14】儆(jing):警戒。
【15】慆淫:怠慢、放蕩。
【16】庀(pi):治理。
【17】玄

【18】纮:系冠冕的帶子,由頷下挽上而系在笄的兩端。綎 :蓋在冠冕上的布。
【19】大帶:用黑色帛做的束腰帶。又稱緇帶。
【20】列士:周朝的士,分元士、中士、下士三等。
【21】烝:冬季中的祭祀。獻功:獻出勞動果食,五谷布帛等,
【22】愆(qian):過失。辟:罪過,受罰。
【23】下位:指地位較低下的官吏。文中指大夫。
【24】而:通“爾”,你。修:勉勵。
【25】淫:安逸。
【賞析】
本文通過對勞逸、善惡之間的關系與相互影響的剖析,說明治國者只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讓臣民奮發勞作(君子勞心、小人勞力),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才能防止腐化墮落、長王天下。
文章采用反差映襯的手法,表現了敬姜這位貴族婦女對治國安邦之道的非凡見解和憂國憂民、關心王權霸業的博大胸襟。
文章共分三個層次。從“公父文伯退朝”,到“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為第一個層次。敬姜的大段議論為第二個層次。最后,“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睘榈谌齻€層次。
第一個層次,主要說明公父文伯是一位崇尚禮數,深明孝道的賢臣。他雖官居高位,但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朝其母”,拜見問安,以示敬奉。當看到自己的母親在績麻時, 他的心情既難過, 又惶恐: 以歜之家,而主猶績, 懼千季孫之怒也, 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婉勸其母罷績勿勞。
按照常理, 對兒子的孝順與體貼, 母親是會感到高興與慰藉的。 而敬姜的表現又如何呢? 在第二個層次中, 文章用了出乎尋常的手法, 表現了敬姜異于凡婦俗女的超人見解, 她在聽了兒子讓自己勿勞的規勸后, 非但沒有感到欣慰, 反而憂郁地嘆息:“魯其亡乎, 使僮子備官, 而未之聞邪?”這種逆悖常理的反差映襯, 既會使讀者震驚, 又能引發讀者的好奇心理,急于要知道這位貴族婦女究竟有什么遠見卓識。
敬姜議論的中心話題, 是要闡發國家的繁榮昌盛、 長治久安、 必使“君子 (國王與公卿百官) 勞心”, 勤勉從政這樣一個道理。 為闡釋:“君子勞心”的重要, 她的議論先從“小人勞力”開始。 后者是先導, 前者昌推論、 是總結。 沒有對“小人勞力”的分析議論,“君子勞心”則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那是沒有說服力的。 只有對“小人勞力”透辟的議論,“君子勞心”的觀點才順理成章, 毋庸置疑。
“夫民勞則思, 思則善心生; 逸且淫, 淫則忘善, 忘善則惡心生?!边@一段話是從“勞”與“逸”的辯證關系與相互影響申明勞動之必要。 而“沃土之民不材, 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 勞也?!眲t是用事實證明勞動之必要。 凡此兩者皆體現了“勞其民而用之, 故長王天下”這一主旨。
驅民勞頓, 能收到這樣的效果。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國君與公侯百官。 只有起早貪晚, 躬身勤政, 才能勞而不淫, 向義思善。 如果無所事事, 無所用心, 養尊處優, 就要腐化墮落。
經過正反兩個方面的對比議論之后, 已是水到渠成, 文章便用“是故”兩字承接上文, 具體闡釋了天子、 三公、 九卿, 百官及王后、 命婦、 內子實施勞而不淫的具體標準與做法。 最后,諄諄告誡文伯要“朝夕修我”,“無廢先人”。
敬姜的議論長而不冗, 多而不雜, 條陳暢達, 邏輯嚴密。 她的居安思危、 不圖享樂安逸, 處處以王權社稷為重的思想得到很好的體現。 一位身居官深宅卻時時都在憂國憂民的貴婦形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呼之欲出。
文章的第三個層次, 記述孔子對敬姜的見解與做法十分佩服, 他讓“弟子志之”, 以儆后人。 以圣人對敬姜的肯定, 映襯其人格的非凡。
就總體而言, 《敬姜論勞逸》的思想傾向是積極的、 健康的。 但其“沃土之民不材, 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 勞也”的觀點, 卻未免失之偏頗, 是一種只重外因, 不重內因, 只重客觀世界對人的影響, 不重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極端主義思想的流露。
上一篇:《古文觀止·蘇軾·放鶴亭記》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國語·敬姜論勞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