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季札觀周樂
吳公子札來聘①。請觀于周樂②。
使工為之歌 《周南》、《召南》③,曰: “美哉! 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④,曰: “美哉! 淵乎! 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⑤,是其 《衛風》乎?” 為之歌 《王》⑥,曰: “美哉! 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為之歌《鄭》⑦,曰: “美哉! 其細已甚⑧,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為之歌《齊》⑨,曰: “美哉! 泱泱乎! 大風也哉! 表東海者,其大公乎⑩?國未可量也?!?為之歌 《豳》(11),曰: “美哉! 蕩乎(12)! 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 為之歌 《秦》(13),曰: “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為之歌 《魏》(14),曰: “美哉!沨沨乎(15)! 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16),曰: “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17)?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 為之歌《陳》(18),曰: “國無主,其能久乎?” 自 《鄶》 以下,無譏焉(19)。
為之歌 《小雅》(20),曰: “美哉! 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 為之歌 《大雅》(21),曰: “廣哉! 熙熙乎!曲而有直體(22),其文王之德乎?”
為之歌 《頌》(23),曰: “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邇而不逼,遠而不攜; 遷而不淫,復而不厭; 哀而不愁,樂而不荒; 用而不匱,廣而不宣; 施而不費,取而不貪; 處而不底,行而不流(24)。五聲和,八風平(25),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p>
見舞 《象箾》、《南籥》者(26),曰: “美哉! 猶有憾。”見舞 《大武 》者(27),曰: “美哉! 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見舞 《韶濩》 者(28),曰: “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29),圣人之難也?!?見舞 《大夏》者(30),曰: “美哉! 勤而不德(31),非禹其誰能修之?” 見舞 《韶箾》者(32),曰: “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33),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34)。觀止矣! 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p>
【注釋】 ①公子札: 即季札,吳王壽夢的小兒子。②周樂:周天子的樂舞。魯為周公的后代,所以備有周樂。③工: 樂工。《周南》、《召 (shao) 南》: 采自周、召地方的樂歌。現為 《詩經》十五國風起首的兩首詩歌。④ 《邶 (bei)》、《鄘》、《衛》: 采自邶、鄘、衛地方的樂歌。為 《詩經》十五國風中的 《邶風》、《鄘風》、《衛風》。⑤衛康叔: 周公之弟。武公: 康叔九世孫,二人均為衛國賢君。⑥ 《王》: 采自王地的樂歌。為《詩經》十五國風中的 《王風》。⑦ 《鄭》: 采自鄭地的樂歌。為 《詩經》十五國風中的 《鄭風》。⑧細:瑣碎,象征鄭國政令苛細。⑨ 《齊》: 采自齊地的樂歌。為 《詩經》 十五國風中的 《齊風》。⑩泱泱: 宏大貌。大風: 大國之風。表: 表率。大公: 即齊國始祖姜太公。大,通“太”。(11)《豳 (bin)》: 采自豳地的樂歌。為《詩經》十五國風的 《豳風》。(12)蕩: 坦蕩無邪。(13)《秦》: 采自秦地的樂歌。為 《詩經》十五國風的《秦風》。(14)《魏》: 采自魏地的樂歌。為《詩經》十五國風的《魏風》。(15) 沨(fan) 沨: 形容音樂婉轉悠然。(16)《唐》: 采自唐地的樂歌。為《詩經》十五國風的《唐風》。(17)思: 憂思。陶唐氏: 即唐堯。(18)《陳》:采自陳地的樂歌。為《詩經》十五國風的《陳風》。(19)《鄶 (kuai)》: 采自鄶地的樂歌。鄶也作“檜”,為《詩經》十五國風的《檜風》。譏:評論。(20)《小雅》: 主要為貴族作品,也有一些民間歌謠,多創作于西周晚期。(21)《大雅》: 西周時期貴族作品。(22)熙熙: 和美,融洽。直體: 指音樂本體有剛勁的骨力。(23)《頌》: 祭祀所用樂歌。有周頌、魯頌、商頌。(24)倨: 傲慢,放肆。攜: 散漫,游離?;模?過度。宣: 顯露。處: 靜止不動。底: 停滯。(25)五聲: 指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八風: 指八音,即用金、石、絲、竹、匏 (pao)、土、革、木制成的樂器。平: 協調。(26)《象箾(shuo)》、《南籥 (yue)》: 兩種舞名。前者舞者執竿而舞,是一種武舞; 后者執籥而舞,是一種文舞。(27)《大武》: 歌頌周武王的樂舞。(28)《韶濩 (hu)》: 歌頌商湯的樂舞。(29)慚德: 猶言“缺點”。(30)《大夏》: 歌頌夏禹的樂舞。(31)不德: 不自以為有功德。(32)《韶箾(xiao)》: 虞舜時的樂舞。(33)幬 (dao): 覆蓋。(34)蔑:無,沒有。
【譯文】 吳國的公子季札前來魯國聘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
讓樂工為他演唱 《周南》、《召南》,他說: “真美妙啊! 周朝的教化已經奠定基礎了,還沒有完成,然而百姓勤勞而沒有怨恨了?!?為他演唱 《邶風》、《鄘風》、《衛風》,他說: “真美妙啊! 真深厚啊! 雖有哀愁而不窘迫。我聽說衛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這樣,這就是《衛風》吧?” 為他演唱 《王風》,他說: “真美妙啊! 雖有憂思而不恐懼,這是周王室東遷以后的作品吧?” 為他演唱 《鄭風》,他說: “真美妙啊! 可惜它的音節過于瑣碎,百姓不能忍受的。這個國家是要先滅亡的吧?” 為他演唱 《齊風》,他說: “真美妙啊! 這樣深廣宏大! 這是大國的音樂啊! 作為東海一帶的表率,這是太公的國家吧? 國家的前途不可限量啊?!?為他演唱 《豳風》,他說: “真美妙啊! 真坦蕩啊! 雖歡樂而不過度,這是周公東征的音樂吧?” 為他演唱 《秦風》,他說: “這就叫做華夏的音樂。能發出夏聲就是宏大,宏大到極點了,這是周朝的舊樂吧?” 為他演唱 《魏風》,他說: “真美妙啊! 輕盈浮動啊! 雖粗獷而又婉轉,急促而又流暢,如果再用德行來加以輔佐,就是賢明的君主了?!?為他演唱 《唐風》,他說: “思慮深遠啊! 莫非有陶唐氏的遺民么?要不是這樣,為什么憂思如此深遠呢? 不是盛德之人的后代,誰能像這樣?” 為他演唱 《陳風》,他說: “國家沒有明主,還能長久嗎?”從 《鄶風》 以下就沒有評論了。
為他演唱 《小雅》,他說: “真美妙啊! 雖有憂思但沒有二心,怨恨而不言表,這是周朝德行衰微時的音樂吧? 還是有先王的遺民啊?!?為他演唱 《大雅》,他說: “真寬廣啊! 真和美啊! 既婉轉曲折而又本體剛勁,這是文王的德行吧?”
為他演唱 《頌》,他說: “美極了! 正直而不倨傲,委婉而不卑下; 緊密而不逼迫,悠遠而不散漫; 變化而不過度,反復而不厭倦; 哀傷而不憂愁,歡樂而不荒淫; 用取而不匱乏,寬廣而不顯露; 施與而不減少,收取而不貪求; 靜止而不停止,流動而不泛濫。五聲和諧,八音協調,節奏符合規范,鳴奏樂器有一定順序,這是有盛德的人共同具有的?!?/p>
看到跳《象箾》、《南籥》舞的,公子季札說: “真美妙啊! 但還有點遺憾。”看到跳《大武》 舞的,說: “真美妙啊! 周朝興盛的時候,就是像這樣吧?” 看到跳《韶濩》 舞的,他說: “像圣人這么偉大,尚且還有缺點,當圣人不容易啊?!笨吹教洞笙摹?舞的,他說: “真美妙啊! 勤勞于民事而不自居于有功,不是禹,誰能做到?” 看到跳《韶箾》 的,他說: “德行達到頂點了! 真偉大啊!就像是天無所不覆蓋,就像是地無所不承載,雖有極盛的德行,不能比它有所增加了。看到這里已經盡善盡美了! 如果還有別的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了!”
【鑒賞】 魯襄公二十九年 (前544),吳國公子季札受命前往魯、齊、鄭、衛等諸侯國聘問,目的是替新任國君謀求和各國的友好關系。魯國是當時的文化中心,保存著宗周的典籍、禮制、樂舞,本篇寫季札出使魯國,魯人為他表演了周王室的樂舞。中國的音樂舞蹈,自古盛行,且能反映出不同的時代特點和地域風貌。季札有較深的藝術修養,他聽其歌詩,觀其舞蹈,不僅對周朝以及相傳夏、商各代的樂舞作了中肯的評價,而且把樂舞作為政治的象征加以分析評論。這是一篇出色的關于音樂舞蹈的藝術鑒賞文章,對后世了解先秦儒家的文藝觀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依據。
上一篇:《古文觀止·《左傳》·子魚論戰》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季梁諫追楚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