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歲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嘆葑菲詩。
玉顏艷紅彩,云發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
這是一首棄婦詩。關心婦女生活,同情婦女的悲劇命運,是唐詩的重要內容。這首詩描寫一位柔弱的婦女,她美麗善良,忠于感情,卻遭到丈夫的遺棄。這是封建社會廣大婦女中具有普遍性的遭遇。詩人對這位婦女寄予極大同情,同時也表現詩人自己內心的苦悶和難以言表的哀怨。
“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化用 《詩經·頍弁》 中 “蔦與女蘿,施于松柏”句意。蘿,即女蘿,也叫松蘿。地衣類植物,常寄生于松樹上,絲狀,蘿蔓下垂。古詩中常用女蘿比喻女性。葳蕤,草木茂盛的樣子。綠色的女蘿,纏繞在高大的松柏樹干上。這里綠蘿代指棄婦本身,松柏指她的丈夫。
“草木有所托,歲寒尚不移”。這兩句緊承開頭兩句。草木,指上文的綠蘿而言。女蘿只有依賴松柏才能生存,盡管歷經寒秋嚴冬也不改變它的本性。這位婦女依附于丈夫,從未產生過別的念頭,一心一意忠心于他。
“奈何夭桃色,坐嘆葑菲詩”。夭桃,《詩經·周南·夭桃》“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詠婚嫁的詩,后來常用作贊頌新人年少俊美。此處指棄婦。“葑菲”,蔓菁與蘿卜一類的菜。《詩經·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下體,指根莖,原意指采者不應因其根莖不良連葉也拋棄。后因用作有一德可取的謙詞。這兩句是棄婦的自嘆自憐: 盡管我還年輕美貌,丈夫卻百般挑剔指責,其實我沒有什么過錯呀。詩人以“夭桃”比喻棄婦年輕美麗,以 “葑菲” 暗示她遭到丈夫嫌棄。
“玉顏艷紅彩,云發非素絲。”這是對棄婦形象的刻畫。玉顏,美好如玉的容顏。《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云發,指秀美的長發,象云彩一樣飄逸;素絲,即白發。詩人極寫棄婦之美:貌如美玉,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失去光彩;青絲如云,嬌媚多姿。就是這樣的美貌,仍遭到了丈夫的粗暴拋棄。“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君子,即她丈夫。這是棄婦的感嘆,她的美貌猶在,但丈夫恩愛已絕,她將怎么辦呢?深深地道出內心的悲哀。棄婦沒有明說丈夫已經拋棄了她,“欲去難言而又不能無言,‘將何為’ 三字無限深情”(《滄浪詩話》)。
王琦說:“古稱色衰而愛弛,此詩則謂色未衰而愛已弛,有感而發,其寄諷之意深矣”(《李太白集注》)。這話說得很恰當。李白這首詩寓意頗深’極盡哀怨之能事,為自己懷才不遇鳴不平。
詩人以“玉顏艷紅彩”的棄婦來自況,總不能用雄渾恣肆的筆法,而必須以含蓄蘊藉的手法來描繪。棄婦溫柔哀怨,言有盡而意無窮。“松柏”“君子”表面寫棄婦的丈夫,其實是喻君,就是李白曾寄托莫大希望的唐玄宗。李白希望為君效力,象女蘿依附松柏那樣,表現出 “歲寒尚不移”的決心。可是盡管他才思敏捷,胸懷大志,年邁昏憒的唐玄宗只需要他來點綴皇家行樂而已。留給李白的,就是滿腹的牢騷。最終“君子恩已畢”,他象棄婦一樣被趕出了長安。通篇不著一個“怨” 字,而哀怨之意已溢滿紙上。
全詩構思委曲,文情跌宕。首四句以女蘿與松柏比喻棄婦對愛情的忠貞。五、六句連用“夭桃”“葑菲”兩個典故,描寫棄婦復雜細微的心理變化。然后寫棄婦容貌,令人同情。尾二句揭示她命運悲劇的原因。棄婦之喜之悲,娓娓道來,寫出她內心愁苦怨之深長。寫棄婦之美,反襯棄婦之恨;棄婦如此之美,卻仍被捐棄;雖被捐棄,仍然癡情空望,茫茫世路,她將走向何方呢?詩就這樣在層層反跌中揭露“君子”冷酷寡恩,更突出棄婦的可悲命運,寓意也更深刻。
上一篇:李白《古風(其四十六)》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君馬黃》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