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大龍湫歌用禁體》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阮元
山回路斷溪谷窮,尋湫陰閟龍所宮。
眼前無石不卓立,天上有水皆飛空。
飛空直落一千尺,鬼神不任疏鑿功。
絕壁古色劃爾破,山腹元氣沖然通。
有時靜注絕不動,春陽下照神和融。
有時飛舞漸作態,已知圓嶂生微風。
一甌春茗啜已盡,水花未散猶復搖玲瓏。
颯然乘飆更揮霍,隨意所向無西東。
不向尋常落處落,或五十步百步皆蒙蒙。
豈料仙境在人世,誰作妙戲惟天公。
云煙雨雪銀河虹, 玉塵冰縠珠簾櫳。
萬象變幻那足比,若設擬議皆非工。
石門飛瀑已奇絕,到此始嘆無能同。
惟有天柱矗立龍湫中,屹然百丈與此爭雌雄。
浙江省樂清縣雁蕩山,是浙中名勝之一,山中有著名的大龍湫瀑布,此詩即寫此瀑布的雄姿。這是一首歌行體的“禁體詩”,所謂“禁體詩”,即作詩前指明某某字不得入詩。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辭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 ‘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于是諸僧皆閣筆。”此首禁用何字,因未指明,不得其詳。
詩的開頭四句,先寫大龍湫瀑布的位置。在山回路斷溪谷窮盡之處,神奇的大龍湫隱蔽在龍宮水府,瀑布流經的懸崖筆直而立,天上之水飛空而來。緊接著的四句詩,用頂真格重復四句末的 “飛空”二字,寫瀑布飛空直落,一瀉千尺,這是大自然的造化,即使鬼斧神工也不能擔任疏鑿之功。“絕壁”兩句,寫懸崖絕壁的千來青紫之色被一條銀白色的瀑布劃破,好象在山體的腹部垂直開了一刀,沖開了山腹,傷了山的元氣。(古時認為剖腹是傷元氣的。)
“有時靜注絕不動”以下四句,寫瀑布的多姿風采。有時靜靜地流注看似絕然不動,在春天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神態溫和; 有時漸作飛舞之態,此時圓如屏障的山峰上已經生起微風。
“一甌” 以下六句,繼續刻劃瀑布的多態多姿。瀑布飛空而落,水花四濺,有時一杯茶已經喝完了,水花仍然未散,繼續搖動著澄明透亮的水花。有時忽然遇到暴風,瀑布的飄灑更無定向,隨意向四面飛濺,如流風回雪一般飛舞。這時瀑布的垂落已失去平時的軌道,在尋常落處的五十步之外或一百步之外皆是飛舞的水花,看上去白蒙蒙一片。這六句寫飛出的水花之態及暴風吹動時瀑布的四濺遠射,逼真傳神,歷歷如在目前,刻劃十分精細。
“豈料”兩句,插入議論,使對瀑布的描寫作一停頓,在議論中對瀑布在意念中加以贊美,把瀑布比作人間仙境和天公的妙戲杰作,筆法由實轉虛,顯得曲折多變,錯落有致。在二句一頓之后,忽又綴以“云煙” 以下四句,寫瀑布之美,任何事物皆不可比擬,云煙、雨雪、 銀河、 長虹、 玉塵、 冰縠、 珠簾,都不能與瀑布的萬象變幻相比。在排斥了瀑布與其他事物的可比性之后,結尾四句又收到類比上來,即將大龍湫瀑布與天下著名的瀑布相比。作者提到了兩個瀑布: 一是浙江永嘉縣石門山上的瀑布,作者認為石門瀑布比不上大龍湫瀑布。一是在雁蕩山含珠峰北天柱門瀑布,門中有梅雨瀑,高四十丈,可與此瀑布決一雌雄。
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瀑布的作品很多,其中不乏名篇佳制,但象此首長篇大論來專力描寫瀑布的,并不多見。阮元是清代經學大師,有清一代的學者對漢學是做了總結的,但詩讓于唐,詞讓于宋,曲讓于元,在詩歌創作上未能突破前人。但也有些精妙之作。如此詩在描寫瀑布方面,繼承了唐代的大詩人李白等寫瀑布的藝術手法,如詩中的“飛空直落一千尺”,顯然是化用了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望廬山瀑布》)。“銀河”“白虹” 等比擬也來自李白詩。“絕壁古色劃爾破”句,化用唐人徐凝《廬山瀑布》詩“一條界破青山色”的名句。葛立方《韻語陽秋》在總結比較瀑布詩寫作時提出兩種手法: 一是“鑿空道出”,一是利用 “比擬”。就阮元此篇來說,對瀑布的兩種藝術手法他都吸收了并加以運用,所謂“鑿空道出”即 “賦”法,所謂“猶涉比擬”,即運用 “比興”之法,二者不可偏廢。阮元寫瀑布多用賦法而少用比擬,他認為用比擬,未足以描寫瀑布的 “萬象變幻”,此藝術見解,與葛立方接近,但在創作實踐上,他是賦比興兼用的。
上一篇:黃子云《大洋》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法式善《寶珠洞》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