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李華·吊古戰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①。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②。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③。亭長告余曰: “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訴④?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⑤,無世無之。古稱戎夏⑥,不抗王師。文教失宣⑦,武臣用奇。奇兵有異于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⑧。野豎旄旗,川回組練⑨。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⑩。聲析江河(11),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 鷙鳥休巢,征馬踟躕; 繒纊無溫(12),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 徑截輜重(13),橫攻士卒。都尉新降(14),將軍覆沒。尸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 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15)。降矣哉?終身夷狄; 戰矣哉?骨暴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冪冪(16)。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17),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18)。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19),全師而還; 飲至策勛,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20)。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21),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 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22),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兇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 時耶命耶? 從古如斯! 為之奈何? 守在四夷(23)。
【注釋】 ①夐(xiong): 遠,深遠。②矄 (xun): 日落時的余光,這里指昏暗。③鋌
(ting): 快走的樣子。④腷 (bi) 臆: 心情抑郁愁悶。⑤中州: 古時豫州為中州,此指中原。耗斁(du): 損耗破壞。⑥戎夏: 指中原和邊境各族人民。⑦文教: 指統治天下的禮、兵等典章制度。⑧期門: 本為西漢武官名,掌執兵出入護衛,此處指軍營大門。⑨旄旗:用旄牛尾裝飾的軍旗。組練: “組甲被練” 的簡稱,組甲是車士穿的衣甲,被練是步卒穿的衣甲; 后以組練代指軍隊。⑩主客: 指我軍和敵軍。眩: 眼花,看不清楚。(11)析: 震裂。(12)鷙 (zhi) 鳥: 兇猛的飛禽,鷹雕之類。繒纊 (zengkuang): 指用絲織品或絲綿做成的衣服。(13)輜 (zi) 重: 軍械、糧草、營帳、衣甲等物資的統稱。(14)都尉: 漢朝郡設的武官名,職位略低于將軍。(15)蹙 (cu): 迫,逼近。(16)冪冪 (mi): 覆蓋東西的巾,此處指烏云厚濃。(17)牧: 李牧,戰國末年趙國良將,駐守雁門郡,抗擊匈奴,屢立大功。林胡: 古代匈奴族的一支,戰國時分布在今山西省朔縣北至內蒙一帶,從事畜牧,善騎射。(18)痡(pu): 病,引申指疲敝。(19)獫狁 (xianyun): 先秦時我國北方的一個民族。太原: 一作大原,古代地名,在今西北地區。朔方: 漢武帝時設的朔方郡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帶。(20)荼(tu): 毒害。朱殷 (yan): 紫黑的凝血色。(21)蒸民: 廣大的百姓。蒸,通 “丞”,眾多。(22)悁悁: 憂悶的樣子。(23)守在四夷: 指實行王道,使四夷歸順,各自為天子守衛邊境,就能避免戰亂發生。典出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譯文】 浩瀚的沙漠啊漫無邊際,荒遠遼闊不見人煙。長河環繞如帶,群山重疊綿延。天氣昏暗啊滿目愁慘,陰風悲號日色無光。飛蓬折斷啊野草干枯,凜冽好似打霜的秋晨。禽鳥驚飛不敢停下,走獸狂奔離群失散。當地小吏告訴我說: “這就是古代的戰場,大軍經常在這兒潰敗覆滅,往往傳來野鬼的哭聲,天色陰暗時就可聽見。” 真令人傷心啊! 不知這是秦時的戰場呢? 還是漢朝的呢? 或者是近代的呢?
我聽說那齊國、魏國征發百姓戍守邊塞,楚國、韓國的兵員都是召募而來。兵士們萬里奔波,常年暴露在荒郊野外。清晨在沙漠中的草灘上牧馬,夜間渡過結冰的黃河。地闊天遠野茫茫,不知道回鄉的路在何方? 成天置身于槍刀的鋒刃之中,滿腔的郁悶向誰傾訴? 從秦漢以來,多次征伐四方邊境地區,中原遭到損失破壞,沒有哪一朝沒有這種事例。古人所說不管是中原或是外族,都該和平相處,不和圣王的軍隊對抗交戰。自從禮樂教化不再提倡傳布,于是武將便爭用奇詭之計。用奇兵攻擊別人是不合仁義的,王道也被認為是迂闊的東西,沒有誰去實行。唉呀! 可悲啊可嘆!
我想那北風席卷沙漠的時候,胡兵就要伺機侵犯,主將驕橫輕敵,敵兵到了軍營門口才倉猝應戰。曠野上到處豎起牛尾戰旗,平川間無數軍卒爭戰奔馳。軍法鄭重,士兵心懷畏懼; 軍威嚴峻,戰士的生命一錢不值。鋒利的箭頭射穿骨頭,迅猛的風沙飛刺臉頰。敵我雙方相互搏斗,戰鼓齊鳴、殺聲震天,山河為之而震昏。吶喊的聲勢如江河決堤,沖鋒的氣勢如雷鳴電閃。等到陰沉的冬云凝聚天空,凜冽的寒風橫掃海角; 積雪掩沒了小腿,冰凌凍結了胡須; 兇猛的鷂鷹縮臥在窩里,戰馬也徘徊不前; 絲綿寒衣沒有一點暖意,手指凍掉啊皮膚皸裂。正當這嚴寒季節,老天給強悍的胡兵提供了方便,他們憑借著寒冬的肅殺之氣,侵入中原屠戮騷擾。攔路搶掠軍用物資,橫行疆場攻擊士卒。都尉戰敗投降,將軍也遭殺戮。尸首填塞了大河兩岸,鮮血流滿了長城下的洞窟。不論高貴低賤,全都變成一堆白骨。這樣悲慘的情景怎么說得盡呢? 鼓聲小了啊擊鼓的力氣也用完啦,箭已經射完啊弓弦已經斷絕,白刃相擊啊寶刀砍折,兩軍近戰啊生死相搏! 投降吧,那終身就成了異族的俘虜; 奮戰吧,只落得個尸骨暴露荒沙上。飛鳥不鳴啊山谷寂靜,黑夜漫漫啊風嘯嘯,冤魂不散啊天陰沉,鬼神聚集啊烏云密布,日光寒冷啊荒草矮,月色愁苦啊霜雪白。天地間還有比這些更令人感到傷心落淚的景象嗎?
我聽說,李牧率領趙國士卒,大破林胡,開拓了一千多里的疆土,趕跑了匈奴。漢朝動用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去和匈奴打仗,卻落得個財盡民苦。可見作戰在于任用良將,而不在于兵的多少。周朝驅逐獫狁,北征直到太原; 在北方修筑了城堡后,就令全軍凱旋而歸。在國都祭告宗廟、飲酒慶賀、記功行賞,上下和睦快樂,多么安閑。恭敬嫻雅的氣氛,彌漫在君臣之間。秦代修筑長城,一直將關口修到海邊。殘害百姓,血染萬里江山。漢朝攻打匈奴,雖然奪得陰山,可是漢軍尸骨相枕,遍地都是,功績也抵償不了禍患!
天下無數百姓,誰人沒有爹娘? 從小精心照護,只擔心他活不長。哪個沒有弟兄,親密如同手足?哪家沒有夫妻,相敬相愛情長,好似賓客至友。他們活著時帝王給過什么恩惠? 有什么過錯啊硬要驅趕他們進屠場。戰場上他們或生或死,家里人音信不知。有時候傳來消息,令人半信半疑。心中擔憂眼含愁,相見只有在夢里。擺好供品啊灑酒祭地,失聲痛哭啊遙望天際。皇天后土為他憂愁,花草樹木為他悲傷。悼唁祭品傳不到遠方,親人的靈魂歸依何地? 大戰之后一定有荒年,百姓逃難顛沛流離。啊! 唉呀! 這是時運造成的呢? 還是命中注定的呢? 從古到今都是這樣! 有什么辦法能改變它呢? 只有推行仁政,使四方歸附,勤王守土,不起戰禍!
【鑒賞】 本文名為吊古,實則借古諷今,譏刺唐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用人不當,致使邊將輕啟邊釁,生事邀功,因而造成戰爭頻仍、生靈涂炭,百姓的負擔大大增加。全篇圍繞古戰場精心構思,用虛實交錯、情景交融、夾敘夾議、回顧與想象相結合的手法,描繪出一幅幅荒涼凄慘的歷史畫卷。作者通過分寫所見、所想、所感,既生動展現了古戰場的悲慘場景,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及其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議論評價了歷代戰爭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提出必須行王道以安四夷,擇良將而御邊塞的主張,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善良愿望。這篇駢文句式整齊而錯綜,較少使用典故僻字,或駢或散,或奇或偶,或長或短,參差錯落,章法多變,讀來樸實流暢、回腸蕩腑,體現了作者力圖改革浮艷文風的主張。
上一篇:《古文觀止·戰國策·司馬錯論伐蜀》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