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jié)①,用代陶瓦。比屋皆然②,以其價(jià)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④。遠(yuǎn)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⑤,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 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diào)虛暢; 宜詠詩,詩韻清絕; 宜圍棋,子聲丁丁然; 宜投壺⑥,矢聲錚錚然: 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⑦,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fēng)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 井幹、麗譙⑧,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云: “竹之為瓦僅十稔⑨,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⑩。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11),庶斯樓之不朽也。
【注釋】 ①椽 (chuan): 架在桁條上鋪設(shè)屋面板和瓦片的木條,俗稱椽子。刳(ku): 剖開,挖空。②比屋: 挨家挨戶。比,并列。③子城: 大城所屬的小城,如內(nèi)城、月城。隅 (yu): 角落。雉堞 (zhidie): 城墻上排列如齒狀的矮墻。圮 (pi) 毀: 坍塌,毀壞。蓁(zhen) 莽: 叢樹雜草。④月波樓: 作者所建,在黃岡城西北角。⑤吞: 吸納,收入眼底之意。挹(yi): 酌取,援引。江瀨 (lai): 江上湍急的水流。幽闃 (qu): 幽僻靜寂。遼夐(xiong): 遼闊遙遠(yuǎn)。⑥投壺: 古代宴會(huì)時(shí)賓主相娛的游戲,賓主依次投矢在一個(gè)壺里,投中的罰未投中的喝酒。⑦鶴氅 (chang): 用鹙鳥羽毛制成的裘,魏晉時(shí)人曾穿。⑧齊云: 唐代曹恭王所建樓名,后又叫飛云閣。落星: 三國時(shí)孫權(quán)所建樓名,在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井幹: 漢武帝時(shí)建的樓名,高五十丈。麗譙 (qiao): 魏武帝曹操所建樓名。⑨稔 (ren): 一年。⑩至道乙未歲: 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翰林: 翰林學(xué)士院,掌管在內(nèi)廷起草詔旨的官署。出滁 (chu) 上: 作者因 “謗訕朝廷”罪被貶謫為滁州刺史。丙申: 至道二年 (996)。廣陵: 揚(yáng)州市。丁酉: 至道三年 (997)。西掖 (ye): 中書省,朝廷最高行政機(jī)關(guān)。作者任中書省刑部郎中、知制誥。戊戌歲: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齊安: 即黃州。己亥: 咸平二年 (999)。(11)嗣 (si) 而葺(qi) 之: 繼續(xù)修理竹樓。
【譯文】 黃岡一帶有許多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將它剖開,削掉節(jié)疤,用來代替泥土燒制的瓦塊蓋房。挨家挨戶都是這樣,因?yàn)樗鼉r(jià)格便宜又省工。
小城的西北角上,矮墻毀壞,草木叢生,雜亂荒蕪。于是我就地建起兩間小竹樓,和月波樓相連接。登上小樓遠(yuǎn)眺,可以盡覽西山風(fēng)光,平視可以把江灘、碧波盡收眼底。那清幽靜謐、遼闊綿遠(yuǎn)的景象,實(shí)在難以完全描述出來。夏天最適宜在這里欣賞急雨下注,人在樓上好像聽見瀑布的轟響; 冬天適宜在這兒靜聽密集的雪花飄落,好像碎瓊亂玉的敲擊聲; 這里適宜彈琴,琴聲清虛和暢; 這里適宜吟詩,聲韻清雅絕妙; 這里適宜下圍棋,棋子落下丁丁動(dòng)聽;這里適宜做投壺游戲,箭聲錚錚悅耳。這一切都是竹樓所助成的。
辦完公事回家后的空閑時(shí)間,披上鳥羽編織的衣服,戴上道士頭巾,手拿一卷《周易》,點(diǎn)燃香后靜靜地坐在樓上,能消除一切世俗的雜念。這里江山形勝以外,只見輕風(fēng)揚(yáng)帆,沙上禽鳥,云煙竹樹一片罷了。等到酒醒之后,茶爐的煙火已經(jīng)熄滅,送走落日,迎來皓月,這也是貶居生活中的一種佳景樂事。
那古代的齊云樓、落星樓,說高是夠高的了; 那井幹樓、麗譙樓,論華麗也算是非常華麗的了,可惜只是用來蓄養(yǎng)妓女,安頓歌兒舞女,供帝王們享樂罷了,那就不是風(fēng)雅之士的所作所為,我是不羨慕的。
我聽竹匠說: “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鋪兩層,就可以用二十年。” 唉,我是在至道元年,由翰林院的學(xué)士被貶到滁州; 至道二年,從滁州移守?fù)P州;至道三年,又調(diào)回京城,重返中書省做官; 咸平元年除夕那天,接到貶謫齊安的命令,今年閏三月,我到了齊安郡。四年當(dāng)中,不停地奔波,不知道明年我又將在什么地方,難道還怕竹樓容易朽壞嗎? 希望接任我的人和我志趣相同,繼我愛樓之意而常常修繕?biāo)敲催@座竹樓就可長久地保持完好而不會(huì)朽爛了。
【鑒賞】 竹子雖是一種平凡植物,但它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卻常常是作為一種人格力量和人格理想的象征物。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愛以之吟詩作畫,表現(xiàn)自己的狷介人格或隱逸意趣。本文作者在敘寫新建竹樓和它給自己帶來恬適寧靜的生活中著意描寫了竹樓之勝和江山煙云之妙; 在將竹樓與歷史上的四大名樓的對比中,作者襯托了象征自身的竹樓的高潔不俗,暗諷了象征朝廷的名樓外表高華卻藏污納垢; 竹樓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地位雖卑下卻擁有竹的清高與昂然自信。最后借竹工的話,引發(fā)了奔波不定的身世之嘆,吐露了宦游遭貶的哀怨心聲,隱隱透露出自己對屢遭打擊的激憤不平。
通篇自始至終緊扣竹樓,行文質(zhì)樸簡練,語句長短錯(cuò)落,筆調(diào)輕快而又蘊(yùn)藉,在敘寫竹樓生活時(shí)由遠(yuǎn)及近、由虛而實(shí),由視覺到聽覺,連用排比和整齊的句式反復(fù)渲染,既富有清幽自然的詩情畫意,又具有勻整重疊與和諧之美,排比中有變化,連用六個(gè)“宜”字而不覺呆板。在整齊的短句后又適當(dāng)繼以單行長句,以之舒緩文氣,給人以轉(zhuǎn)承巧妙之感。難怪王安石認(rèn)為: “《竹樓記》勝《醉翁亭記》”。
上一篇:《古文觀止·清文·戴名世·鳥說》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蘇轍·黃州快哉亭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