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師道
仙居直接天臺路①,無數青山與云樹。
行人已在畫圖中,又復攜圖入山去。
【注釋】
①仙居:縣名,屬臺州,今屬浙江。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境。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初集·禮部集》。
吳師道(1283—1344),元文學家,字正傳,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至治元年(1321)進士及第,歷仕國子博士,禮部郎中。工詩,才思涌溢,恢奇俊偉,與柳貫、吳萊等人交游唱和。有《禮部集》。
這首小詩,既要題詠《山水圖》,又要抒寫“送人歸”的感情,確實很煞費詩人苦心的。吳師道該怎么落筆呢?他抓住友人回歸仙居時景色如畫的特點,構思這首題詩。從北方回仙居,要路過天臺山,沿途有數不清的青山、看不完的云樹,真是天開圖畫,令人有置身于畫圖之中的感受。詩的前三句,反映出行人返回仙居途中所見的真景和真實感受,恰嵌山水圖》畫面上滿是青山和云樹,與天臺路上的如畫景色相仿佛。詩人先寫真景,真景如畫:兼寫畫面景色,畫如真景;又寫行人身在畫圖中,再點真景如畫,真景與畫境不斷地轉換。結句繞回全篇,以帶畫入畫圖中這一奇特巧妙的藝術意想收結,行人攜帶與身邊景色相似的《山水圖》進入青山中,如此措意,誠為妙不可言。
這首題畫詩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審美性格,詩人運用“畫與真會”的寫作手法,將歸途上天臺山的真景與《山水圖》上的畫面具象鉤連起來,在真景與畫境幾度轉換下,展開詩思,既再現了《山水圖》的畫境,贊美它逼真的藝術特點,而詩人“心隨友人歸仙居”的送別情意,也就滲透在“畫與真會”的描寫之中。
上一篇:《題山水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山水畫卷》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