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捕蛇者說·永州韋使君新堂記①
將為穹谷、嵁巖、淵池于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凌絕險阻②,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咸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于是乎在。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③。其始度土者④,環(huán)山為城。有石焉,翳于奧草; 有泉焉,伏于土涂⑤。蛇虺之所蟠⑥,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
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⑦。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⑧。視其植,則清秀敷舒; 視其蓄,則溶漾紆馀⑨。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⑩。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11)。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12)。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于譙門之外(13)。
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蛸澢屹R,曰: “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14)?公之擇惡而取美(15),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16),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 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
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屋漏,以為二千石楷法(17)。
【注釋】 ①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韋使君:韋彪,永州刺史。使君,是漢代以來
對州郡長官的尊稱。②穹 (qiong) 谷: 深谷。嵁(kan) 巖: 峭壁。淵池: 深池。輦(nian): 運載。溝澗壑: 溝通山澗溝壑。凌絕: 跨越。③九疑: 即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寧遠南。④度 (duo): 測量。⑤翳(yi): 遮蔽。奧草: 深草。土涂: 泥土。⑥虺 (hui): 毒蛇。蟠 (pan): 同 “盤”,盤曲地伏著。⑦芟 (shan): 割。丘如: 像座小山那樣。蠲(juan):使之清潔。瀏如: 泉水清澈。⑧釃 (shi): 疏通。清濁辨質(zhì): 辨別水流的清濁。美惡異位:美景代替了荒涼。⑨敷舒: 舒展。溶漾: 水流動蕩漾。紆馀: 曲折縈回。⑩竅穴: 石洞。逶邃 (sui): 曲折幽深。堆阜: 堆出來的石山。突怒: 高聳突出。(11)合形輔勢:相互輔助,適應地形地勢。伎: 同 “技”,技藝。廡 (wu): 堂下四周的房子。(12)間廁: 交錯。(13)譙(qiao) 門:城門。古代建筑在城上用以瞭望的樓。(14)因土: 順著地勢。因俗:順著風俗。(15)擇:剔除。(16)蠲: 挖除。(17)二千石: 漢朝刺史的俸祿為二千石,后以二千石代指刺史一級官吏??ǎ?模范。
【譯文】 假如在城郊營造深谷、峭壁和深池,那就一定要運載山石,開鑿山澗溝壑,跨越險阻,耗盡人力,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然而要尋求天造地設的形狀,那是辦不到的。使人比較安逸,能順應地形、能保持天然之美,這在從前是難以做到的事情,現(xiàn)在在這里就有了。
永州實際上是九嶷山的山腳。最初測量地勢的人,環(huán)繞著山建起了一座城。那里有山石,被深草遮蔽著; 有泉水,被泥土埋沒著。毒蛇在那里盤曲地伏著,野貍、田鼠在那里出沒,茂盛的樹木和長得不好的樹,美麗的花和有毒的草,混雜著一起爭著生長,人們把這里稱為荒蕪的丘墟。
韋公任職來到永州,過了一個月,州里政事治理好了,沒有多少事情。他看到了這個地方,感覺它很奇異。才派人去割去那些荒草,挖去那里的泥土。堆積的荒草和泥土像座小山一樣,淘清了泉水,泉水是那樣晶瑩清澈。燒掉了荒草,疏通了泉水,奇異的景致就不斷地出現(xiàn)了,水流的清、濁辨別得清楚了,美景代替了荒涼??茨巧L的樹木,則清秀舒展; 看那積蓄的水,則流動蕩漾,曲折縈回。奇異的石頭繁密地遍布四周,有的像人在排列,有的像人跪著,有的像人在站立,有的像人臥起,石洞曲折幽深,堆出來的石山高聳突出。于是在這里修建了一棟房屋,把它作為觀賞游覽的地方。一切在那里的各類景物,無不相互輔助、適應地形地勢,在廳堂之下獻出各自的技藝。廳堂外面,連綿的山、高原,林木覆蓋的山腳山崖,相互交錯,或隱或現(xiàn)。近處的一直延伸到碧綠的田野,遠處混和著碧藍的天空,所有的景色都聚集在城門的外面。
新堂建好后,韋公就邀請客人進去參觀,接著又設酒宴娛樂。有人邊稱贊邊祝賀說: “看到韋公建的新堂,就明白了韋公的志向。韋公順著地勢得到了美景,難道不是想順著風俗來推行教化嗎? 韋公剔除丑惡而保存美好的東西,難道不是想除掉殘暴保護善良嗎? 韋公挖除污泥使清泉流淌,難道不是想廢去貪污而樹立廉正的風氣嗎? 韋公站在高處而眺望遠方,難道不是想家家都受到安撫、戶戶都富裕嗎? 這樣,那么修造這座廳堂,難道僅僅是草木、土石、水泉使人暢快嗎? 群山、高原和長滿樹木的山麓的景色僅僅供人觀賞嗎? 希望讓接替韋公治理永州的人,從觀看細小的事從而認識到治民理政的大道理?!?/p>
我請求把這篇文章鐫刻在石頭上,把它嵌置在墻壁上,編進志書中,作為刺史的模范。
【鑒賞】 本文記述了韋使君修建新堂的過程和前后的深刻變化,贊頌了他居高望遠,順應民情,鏟除殘暴,廢除貪污,保護賢良和富民的政策。這些過譽之詞實則表現(xiàn)了柳宗元對如何作好一方官員的看法,寓示了在被貶謫的困苦中他仍然堅持政治改革的主張和理想,表現(xiàn)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
文章恰切地運用了記敘和議論交叉的方法,在記敘中賦以很深的思想意義。
上一篇:《古文觀止·左傳·楚歸晉知罃》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漢武帝·求茂材異等詔》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