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劉克莊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余子誰堪共酒杯?車千輛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詞以“夢孚若”為題,寫于淳祐年間,那時方信孺已去世二十多年,作者也已步入老年,為何還唏噓灑泣,傷往悲昔呢?
孚若,即方信孺,與詞作者為同鄉好友,年長十歲。曾因朝廷發兵攻打侵占中原的金兵,交戰不利(1207),三次出使金朝,以“不少屈攝”,聲振異域,聞名于時。但南歸后因年輕氣盛,語觸權貴,而一直未被重用。詞作借對故友文才武略、英勇氣慨的追述,表達了作者對亡友的懷念之情,對仁人志士少壯而無用武之地,年衰卻加官安慰的腐朽社會的憤慨。
詞的上片寫夢中與亡友的相會,以贊賞之筆調,表達了對故友的深切了解。夢境中詞人與亡友相逢在中原淪陷區的寶釵樓、銅雀臺。這兩處名勝均為昔時有為帝王建造。這不僅表達了作者和故友有志于恢復大業,而且希望明君再世來圖謀實現祖國統一。英雄懷才不遇之感已巧寓行文之中。接著用夸張的筆法,以“喚”字領起,寫廚師將東海鯨魚斫成細膾,馬夫引來西域大宛的天馬,展現年輕少壯,英雄施才于當世的氣慨。由是煮酒論英雄,借曹操對劉備所說的話,以古代英雄人物稱許方信孺和自己,兼寫兩人相知之深。“車千輛”三句緊承“西極龍媒”,表現出亡友方信孺不僅是一個善于談吐交住的外交使節,而且是一個能領千軍萬馬,沖鋒陷陣的威武將才。“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用韓愈“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和李陵“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之語,勾畫出方信孺馳龍媒良馬,縱千乘豪杰相隨的將帥氣派。馮煦所云:“后村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國,似放翁;志在有為,不欲以詞人自域,似稼軒”,是很有見地的。
詞的下片寫夢醒后追念亡友去世,以傷悲之情表述了對人生的慨嘆。“飲酣”句承上片詞意,表現出詞人身心都沉浸在統一大業之中,但美好的愿望常常被現實打破。“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暗用祖逖中夜聞雞鳴起舞事。以此再次抒發兩人年輕時的愿望和友情,且有意稍加改動,使詞意急轉直下,寓此時夢醒已非同昔時。所以詞人以“嘆”字與上片的“喚”字相對照,引出與昔時不同的情意凄切感受,述說那對人生坎坷酸辛的哀愁。“年光過盡,功名未立”;點出一生壯懷激越,雄才武略,卻棄置江湖,空度流年,壯志難酬。“書生老去,機會方來”;說那少壯有為時閑而不用,卻在人死了,人老了來個加官進爵以示安慰,以標榜朝廷惜才用才;恰恰是英雄武將而以書生對待;“機會方來”,機會真得來了嗎?就在劉克莊步入老年的淳祐年間,他確被賜同進士出身,除秘書少監,兼中書舍人。但如此而已,又何助他們壯志的實現呢?這四句包含了詞人一生多少辛酸悲感,《齊東野語》提到劉克莊詞中此句用陸游贈劉過:“李廣不生楚漢間,封侯萬戶宜其難”之意。這里不僅是進一步贊許方信孺的才華,且緊承上句表現了詞人對當世的抨擊,這分明是對天下英才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哀嘆!這分明是對偏安一隅的庸君妒賢嫉能搪塞之詞的譏諷。“披衣起”三句,寫凄涼的現實,悲哀的情懷。這語簡意深的結尾,讓人們深切體會劉克莊年老的傷悲,是少壯苦努力的結果,是生活在那個社會里有才華的人不得不虛度一生的共同感受。
這首詞寫“惜少年”不同于一般勸人珍惜少年時,而是痛惜少年時未得知遇。我們通常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就人的主觀努力方面說的,而此詞啟發了我們:少壯時雖然努力,還要生逢其時,具有良好的客觀條件。劉克莊、方信孺少壯時都是文武齊備之才,也在可建功立業之秋,可是無人賞識,反遭貶謫,也就扼殺了少年之才。“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就道出了詞的主旨。惜少年,一方面要自強不息,一方面還要能審時度勢,知人善遇。詞人對事理參得透,因而詞也就寫得肌膚豐腴又骨力剛強。
上一篇:《水龍吟·次韻林圣予惜春·[宋]晁補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滿江紅·[元]王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