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流芳2
吾友子將嘗言湖上兩浮屠3,雷峰如老衲4,寶石如美人5,予極賞之。辛亥在小筑6,與方回池上看荷花,輒作一詩,中有云:“雷峰倚天如醉翁”,印持見之,躍然曰:“子將老衲,不如子醉翁,尤得其情態也。”蓋予在湖上山樓,朝夕與雷峰相對,而暮山紫氣,此翁頹然其間7,尤為醉心。然余詩落句云8:“此翁情淡如煙水”,則未嘗不以子將老衲之言為宗耳。癸丑十月醉后題9。
1雷峰:在杭州市西湖畔,五代時在山上建雷峰塔,高五級,明嘉靖年間被倭寇燒毀,僅存赭黃色塔身。“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2李流芳(1575-1629):字茂宰,明代文人,長于詩畫,有《松園集》。3湖:指杭州市西湖。浮屠:佛塔。4雷峰:指雷峰塔,此時塔已被燒毀。老衲(na):老僧。5寶石:指寶石塔。6辛亥:即萬歷三十九年(1611)。小筑:西湖上景點。7此翁:指雷峰塔。8落句:末句。9癸丑:即萬歷四十一年(1613)。
【析點】 李流芳雖以詩畫見長,此篇卻也寫得清新別致。
短文對“雷峰夕照”沒有做景致上的描述,而是通過婉曲生動的記敘,把暝色中的雷峰分別喻作了“老衲”和“醉翁”。因為此翁頹然于“暮山紫氣中,尤為醉心”,故“醉翁”之喻,“尤得其情態也”;又因“此翁情淡如煙水”故,則“老衲”之喻深得其神態矣。“老衲”與“醉翁”前后兩個比喻貌離而神合,實際是對“雷峰暝色”像外之神會。景和文互補并茂,形和神兼備統一,情景交融,“暝色”如酒,使觀者充滿了醉意。
尤值一提的是,作者文末注有“癸丑十月醉后題”。“醉后”二字絕非信口道來,作者寄情山水,“在湖上山樓,朝夕與雷峰相對”,便知“此翁”醉意何在。據史料記載:當年寵宦魏忠賢建生祠,李流芳不往拜,并云: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實中的這位“醉翁”同樣也具有“老衲”般“情淡如煙水”的高潔品質。暝色中的雷峰實乃作者自我人格的寫照
上一篇:《雪精》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青盲》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