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周容·宋磁佛記》鑒賞
客余杭久,孫子海門云: 皜庵有宋磁佛可瞻禮之。遂出東門桑陰中,行里許,至龍光廟茶座石次。翠梧修竹,鵑花嫣然,竟忘皜庵佛矣。海門促起,就野塘過庵。佛僅盈咫,身皆作鐵色。衣色荳青,有裂紋。山肩缶脊①,垂眉掛頰,慈悲宛然。舒右臂膝上,左下托,橫臥一足,頂吐寶石光如蠅頭。爪甲、衣同色。臂足見筋,胸肋見骨。雙屏旁置不知何時解脫。團坐槲葉,葉葉皆具。忽憶三山②,于許有介草③,瓢中亦見此,不知是一是二。
(《春酒堂集》)
本文可談者,約略有二: 其一行文自然,如流水行云,毫無做作之痕。其重點是記一宋代磁佛,卻先從得知此物、前往觀覽寫起,雖寥寥數語,但經由路線、途中景致、人物活動及心情等,都被一一點出。雖非記佛所必須,但先有此鋪墊,然后再記磁佛,方顯得有頭有尾,文理自然,不至于讓人覺得突如其來。其記佛一段文字,又仿佛信筆記來,并無層次,一如此佛之灑脫; 結尾亦于回憶聯想中嘎然而止。從頭至尾,雖如略不經意,無意于為文,卻又情趣盎然,自成妙文。其二于自然中見精工,質樸中見情趣。尤其記佛一段文字,由佛身大小、顏色,到肩、臂、頭、足等,平淡而自然地一一記來,無華詞麗句,無刻意修飾,但佛之大小、顏色、衣著、體形、面貌、姿勢、情態等,無不纖毫畢現。有如高手的工筆素描,簡煉精工,細致傳神。一瘦骨嶙峋、慈悲灑脫之老者,仿佛活脫如生,呼之欲出。另如前文記途中風景,僅“翠梧修竹、鵑花嫣然”二句,八字記三物,狀三景,亦頗富詩情畫意。
上一篇:《先秦·韓非子·宋人酤酒》鑒賞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楊衒之·寶光寺》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