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問陶《巫峽·同亥伯兄作》原文與賞析
張問陶
云點巫山洞壑重,參天亂插碧芙蓉。
可憐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萬峰。
“巴東三峽巫峽長” (酈道元《水經注》),巫峽是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四川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官渡口,逶迤綿延80里,因有巫山而得名。兩岸重巖迭嶂,雄奇壯觀,加上其中許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古今詩人過此,無不命筆賦詩,抒懷吟嘆。此詩是詩人同兄弟亥伯經過此地時見其奇特景觀,借景寄情,抒發對人生的慨嘆。
詩人以“云點巫山洞壑重”起句,用明快生動的筆觸描繪出巫峽的奇異畫面: 奇峰怪石,高入云霄,峰巒陡峭,溝壑深邃。寫白云,不是繚繞在山巒之間,而是巧妙地用了一個“點”字,莽蒼的山峰之上,掛著點點白云,更顯其山勢之險峻高聳,又用一個“重”字,描寫溝壑,就如畫家用了濃墨重彩,將洞壑輪廓勾勒得更加深沉而凝重,給人展現了一幅清晰明亮的畫面。
“參天亂插碧芙蓉”,此句用別開生面的形象比喻,將十二峰比作碧芙蓉——蓮 (荷) 花,描繪了一幅奇幻的景界: 藍色的天際,飄著朵朵潔白的云彩,無數枝含包待放的荷花,婀娜多姿,婷婷玉立,直上云天,這是多么神奇而絢麗、迷離而幻化的景色。句中一個“亂”字 用得尤其妙,使整個畫面活躍起來,那碧芙蓉更顯得千姿百態。“亂”字,恰切地表現了大自然造物的隨意性;“亂”字,鬼斧神工之意自然流出;“亂”字,表現了勃勃生機。自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 出現之后,許多描寫巫峽的文學作品,常喜用神女比喻它的美麗和神秘莫測,本詩卻將它比作荷花,可謂別出心裁。其一,芙蓉為一種花,把山比花,即把非生物賦予了生命;其二,芙蓉為荷花別稱,既呈碧色,可見尚未開放,未開已是如此美麗,如若有朝一日,芙蓉突然沐春雨而怒放,那該是何等壯觀的情景。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詩作卻為讀者做了一種幻化的暗示,益發顯示其美。如此層層設想,可見其獨具匠心。
“可憐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萬峰。”如果說前兩句描寫巫山十二峰的美,后兩句則筆鋒突轉,將視野推向十二峰以外更為廣闊的天地,“余峰競秀尚多有,白碧蒼巖無數重”。成千上萬的神奇險峰 此起彼伏,波瀾壯闊,何等壯觀,真可以說文思異峰突起,峻峭雄奇,氣勢磅礴。使讀者的視野更為高遠,心扉豁然開朗。“奇句忽來動魂魄,真如天上落將軍”(張問陶《論文八首》) 此句真是神來之筆,將詩中意境推向更高境界。作者主張“詩中無我不如刪”,此詩借景透視出的自我感覺便是一種對人生的曠達的胸懷。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十二峰險,更有比此更險的峰; 十二峰美,更有比此更美的峰。世界如此博大,人生的道路更是寬闊無比,又何必拘泥于眼前的成敗利鈍、沉浮得失呢? 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探索人生的真諦。這兩句明顯具有激勵之意,可謂本詩詩意的內核。
此詩第一句是實寫巫山十二峰景色,第二句是用形象比喻虛寫一個美麗的幻景,三、四句則是由景而情,借景寓情,層次分明,意味深沉。
上一篇:李賀《巫山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李隆基《幸蜀回至劍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