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邊事
張 喬①
調角斷清秋②,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③,白日落梁州④。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注釋】
①張喬,生卒年不詳,字伯達,一作松年,池州人,咸通進士。黃巢之亂,罷舉,隱九華。《全唐詩》存詩二卷。
②調角:猶吹角。角是古代軍中樂器,相當于軍號。斷:盡或占盡。
③青冢:漢朝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④梁州:當指“涼州”(地處今甘肅省內,曾一度被吐蕃所占)。唐梁州為今陜西南鄭一帶,非邊地,而曲名《涼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它與青冢一西一東遙遙相對。
⊙【詩本事】
唐朝自肅宗以后,河西、隴右一帶長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851)沙州民眾起義首領張議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張議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朝,宣宗因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jié)度使;大中十一年,吐蕃將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邊塞地區(qū)才又出現(xiàn)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本詩的寫作背景大約是在上述情況之后。
⊙【賞評】
本詩表達對民族團結友好的期待。
首聯(lián)寫邊境的安寧之景。清秋時節(jié),征人倚著戍樓,傾聽著悅耳的角聲,欣賞著秋色。秋季草黃馬肥,本是邊地多戰(zhàn)之時,而此時則戰(zhàn)士安閑,可見邊地和平之景。
頷聯(lián)寫青冢與涼州的清風白日。青冢令人思王昭君及其帶來的民族友好之狀。涼州本為多戰(zhàn)之地,此時狀風和日麗之景,足見此時唐王朝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關系之和睦。
頸聯(lián)直寫邊地和樂之景。邊塞地區(qū)無有戰(zhàn)爭阻礙,故游客遂得以暢游邊地,盡興游覽。
尾聯(lián)寫作者對民族友好的期待。作者希望蕃情有如水之南歸,即少數(shù)民族永遠與漢族人民和睦相處。
整首詩氣氛和諧,感情真切,意境高遠,讀來頗為振奮人心。
⊙【詩評選輯】
①清·黃生《唐詩矩》:凡五言律,首尾相稱、位置停勻者,正調也。前半警策,后半更不用力,如此詩……者,變調也。后半亦非不用力,但聲勢氣局為前段所攝,只以平平襯帶過去耳。
②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此詩高視闊步而出,一氣直書,而仍頓挫,亦高格之一也。
上一篇:薛 逢《九日曲池游眺》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杜荀鶴《亂后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