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漁
萱花一無可取,植此同于種菜,為口腹計則可耳。至云對此可以忘憂,佩此可以宜男1,則千萬人試之,無一驗者。書之不可盡信,類如此矣。
1 宜男:生育男孩。
【析點】 萱花的花蕾蒸熟晾干即為金針菜,俗所謂黃花菜,可制成美味的菜肴。李漁可算得上是美食家,《閑情偶寄》里有不少則寫的是菜肴的烹制。他詠萱花,也是強調其食用價值,以致將種植萱花等同于種菜,作為花卉,則認為“一無可取”。這見解未免有些偏激。其實作為一種花,夏秋所開的漏斗狀橘紅或橘黃色的花朵,配上狹長叢生的綠葉,雖無甚香氣,也還是很值得觀賞的。
李漁這一則詠萱短文,其特點或說價值,當在他對古代關于萱的認識提出了質疑。萱或稱萱草,“對此可以忘憂”的說法,西漢毛亨在注《詩經》時已說:“諼(萱)草令人忘憂?!睍x人嵇康的《養生論》更說:“諼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笨梢姶苏f不僅流傳廣遠,且已成為人們之共識。至于萱草“佩之可以宜男”的說法,可能源于民間傳說。李漁實事求是地指出,此二說“千萬人試之,無一驗者”,從而以人們的實踐否定了古代的典籍和傳說?;诖耍顫O以小見大,引發出“書之不可盡信”的感嘆,為古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注腳。
李漁詠萱,實際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詠萱的功用,僅從本文看,李漁倒是一位腳踏實地、重實用、重實踐的人
上一篇:《蕭齋日記一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薄荷》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