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祁彪佳2
園以藏山3,所貴者反在于水4。自泛舟及園,以為水之事盡,迨循廊而西5,曲沼澄泓6,繞出青林之下。主與客似從琉璃國而來,須眉若浣7,衣袖皆濕,因憶杜老“殘夜水明”句8。以廊代樓,未識少陵首肯否9?
1 本篇系祁彪佳《寓山注》第一篇。寓山為祁氏私家園林。2 祁彪佳(1602-1645):字幼文,號世培,明代頗有政績的大臣,工詩文,清軍破南京、杭州后,自殺殉國。后人輯有(祁忠惠公遺集》。3 藏山:據山造園,山盡在園中,故曰“藏山”。4 貴:重視。5迨(dai):等到。循:順。6 沼:小池。泓:水深。7 浣:洗濯。8 殘夜水明:杜甫《月》詩中有“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9 少陵:杜甫號少陵。首肯:點頭同意。
【析點】 此則寫曲廊觀水,突出的是水的澄澈明凈,清泠剔透。曲曲彎彎的池水,在郁郁蔥蔥的林間穿行。泛舟其上,“主與客似從琉璃國而來,須眉若浣,衣袖皆濕”,這頗有王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詩境,卻更妙在一個“似”字,虛而為實,實而為虛。讀之,頓覺清新之氣撲面而來,令人心清氣爽,神怡氣暢。園中這一池綠水,就仿佛是一雙明眸,為寓山園林平添了幾分靈氣。從園林美學的角度講,曲廊又將景觀隔開,不使之一覽無余,而達到曲徑通幽之妙,回廊本身亦成為景中之景。這都體現了祁彪佳構園的匠心:“大抵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如名手作畫,不使一筆不靈;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語不韻。”(《祁彪佳集·寓山注》)其實祁彪佳著此文又何嘗不是如此?欲記一廊,選取的角度卻是曲廊觀水;欲寫曲廊觀水,卻又由“園以藏山,所貴者反在于水”著筆,寫舟行抵園,以為園中有山無水;山未窮而水已盡,不免令人掃興,一個“迨”字卻又引來了希望;果然,曲廊之西即一池綠水……真是意隨景到,筆借目傳,落筆處頓宕有致,搖曳生姿,足見作者運思之巧妙。
結尾處,作者欲改杜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而為“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廊”,卻又言“未識少陵首肯否”,余韻悠遠綿長,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此座》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漢濱老父》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