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2
王恭從會稽還3,王大看之4。見其坐六尺簟5,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惫o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贈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6。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睂υ唬骸罢扇瞬幌す?sup>7。恭作人,無長物8?!?/font>
1自本篇以下至《桓公入蜀》,均選自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標題均系后人所加。2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有《世說新語》一書,記漢末至東晉人的言行軼事。3王恭:晉朝人,為官清廉嚴峻。會(kuai)稽:今浙江省紹興市。4王大:名忱,小字佛大,又稱阿大。5簟(dian):竹席。6薦:草墊子。7丈人:對長輩人的尊稱。悉:熟悉、了解。8長(chang)物:多余的東西。
【析點】 這則軼事運用了“即小見大”的手法。
小小一領竹席,平凡而又平凡,卻映出了王恭為官、做人的清廉。外出返家多帶回些土特產,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王大見王恭從會稽回來坐在竹席上,就認定他必定帶回不少這東西。而王恭恰恰不與常情同,他只此一領。切不可以為王恭是吝嗇鬼,舍不得多花分文購物以贈親友。你看他毫不心疼地把坐下席送給王大就是明證。他只是清廉為本,“作人無長物”,更沒有以土產獻媚于人博得私利的打算。這正是王恭為人之難得。
小小一領竹席,平凡而又平凡,也映出王大、王恭二人待人處世的不同個性。王大要竹席,張口帶著命令式的語氣,可見他以長輩自居,也顯露了直率而又略帶粗疏的性格。王恭本無余席,但他卻不作解釋,立即以坐下席相送,既不失晚輩人的禮節,又表現了他的溫和恭謹。待王大得知真情,“甚驚”而后前去解釋,更見王大率直中亦有坦誠。王恭直言答對,袒露自己的為人,對前輩人也不無微諫,可見他以清廉正直為本,在長輩人面前也并非一味無原則的恭順。
小小的一領竹席,寫活了兩個人的品格性情。
上一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二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寄六侄》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