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此去欲何依,先達誰當薦陸機。日下鳳翔雙闕迥,雪中人去二陵稀1。舟從故里難移棹,家住寒塘獨掩扉2。臨水自傷流落久3,贈君空有淚沾衣。
【校記】
1.去,《全唐詩》一作“過”。
2.住,《全唐詩》一作“在”。
3.流落久,《全唐詩》一作“居洛久”。
【箋釋】
[陸澧] 《舊唐書》卷一七九《陸扆傳》:“陸扆,字祥文,本名允迪,吳郡人。徙家于陜,今為陜州人。曾祖澧,位終殿中侍御史。”符載《江陵陸侍御宅宴集觀張員外畫松石圖》(《全唐文》卷六九○):“荊州從事、監察御史陸澧字深源,洎令弟曰灞曰潤曰淮,皆以文行,穎耀當世,故含藻蘊奇之士多游其門焉。”又《比部郎中蕭府君(存)墓志銘》(《全唐文》卷六九一)稱蕭存歿于貞元十六年(800)冬,時陸澧為殿中侍御史。劉長卿又有《新安送陸澧歸江陰》詩。《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常州”:“管縣五:晉陵、武進、江陰、無錫、義興。”此詩當為劉長卿閑居義興時送陸氏之作。按,《新唐書》卷七一《宰相世系表》“灃”作“澧”。“陸灃”、“陸澧”,唐人詩文中多混用,實為一人。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謂應作“澧”。
[倉曹] 倉曹參軍。唐朝十六衛、諸軍、太子諸率府、諸王府、三都牧、諸都督府、都護府、諸鎮等皆置,長官為參軍事,掌糧廩俸祿、田園廚膳、出納市易、租調公廨、勾稽過所等,另有佐、府、史等屬。
[先達] 有道德學問的前輩。《后漢書》卷七三《朱暉傳》:“初,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嘗于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暉以堪先達,舉手未敢對。”又《顏氏家訓·勉學》:“爰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
[陸機] 《晉書》卷五四《陸機傳》:“陸機,字士衡,吳郡人。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鐘。少有異才,文章冠世……年二十而吳滅,退居舊里,閉門勤學,積有十年……至太康末,與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張華薦之諸公。”此以陸氏聞人贊譽陸澧。
[日下] 《世說新語·夙惠》:“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又,同書《排調》篇曰:“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其語。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此處日下代指京師。”
[二陵] 崤山二陵,乃西入長安的必經之地。
[故里] 陸澧家于江陰,故云。此二句謂其戀土思家之情。
【輯評】
《唐詩鏡》卷二九:中聯牽曳。七律諸什,俱清淺流利。
《唐風定》卷一七:流美清圓,彈丸脫手,篇篇有之。結語多同,乃無大累。
《唐詩解》:此客中送別也。言倉曹入京,將依何人以引薦乎?……既又敘其戀土思家之情,而言我之流落他鄉,亦已久矣。今日之別,無他贈君,空此揮淚耳。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二:(前解)言長安誠多先達,此亦何待君說,但我第一要問者:何依?第二要問者:誰當?何依者,言君欲何人薦。誰當者,言誰人必薦君也。只須兩問,早令西上之人心口一時詘然,更復不知所措,妙,妙!三、四反復再曉譬之,言日下鳳翔設使得薦,誠然快事,但“雪中人”去,萬一不薦,為之奈何?“雙闕迥”又帶言其地甚遠。“二陵稀”又微言去者甚至少也。(后解)上解諷陸不必西上,此解述己不復西上也。言己昔在長安,流落乃不可說,然則今之得歸故里,寄在寒塘,其為幸甚,豈可勝道!而肯于他人之去,乃獨欣欣相送耶!“難移棹”,言有棹亦不移也。“獨掩扉”,言無扉亦必掩也。五、六二句,只是極寫“流落久”之一“久”字也。
《圍爐詩話》卷四:今人作應酬詩者,不必責以王右丞之《送楊少府》、杜少陵之《和裴迪》,只作中唐人劉長卿之《送陸澧》、李益之《送賈校書》幾首,請拜以為五十六字之師。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下半說自己。
《昭昧詹言》卷一八:起句點西上,次句切陸姓。三、四長安。五、六正送,收入自己。此等只是句法明秀,情意纏綿。玩此,陸非赴選上官得意。
上一篇:《寄隴右嚴判官》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柳使君赴袁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