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外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李端絕句,婉麗細膩,工于言情。這首閨情詩,描繪了一個少婦日夜盼望夫君早歸的情景。語言曉暢,平日見奇,寫得新警可喜。
“月落星稀天欲明”,描寫了黎明前寥廓空寂的天宇,它為全詩提供了時間、氣氛的大背景。給人以山長水遠情思邈邈之感。次句,將鏡頭從室外移于戶內:“孤燈未滅夢難成。”借一盞孤燈的照射描繪出一個獨守閨房,身單影孤的思婦形象。合觀上下句,從“未滅”二字中,寫出了整整一夜的碾轉反側,難以成眠。第三句,描寫了她的舉動:“披衣更向門外望”。這里有“披衣”和“望”兩個連貫的動作。“披衣”,既說明了一夜之中,她曾解衣寬帶,努力使自己安寐,然而睡夢難成;又描繪出了她如今不及梳妝便走向門外的急切情態。而“望”字,則包含了她所有的情思與期待。
最后一句,借“不忿朝來鵲喜聲”的情緒,將筆觸伸向了她的心底。揭示了她心有所懷的秘密,徹夜難寐的原委。“不忿”,是唐人口語,有惱恨.嫌惡之意。“鵲喜聲”,古代有鵲聲報喜之說。《西京雜記》便云:“乾鵲噪而行人至。”至今民間老人們仍有“喜鵲報喜”的講法。原來,這位少婦在急切地盼望著她出門遠行的丈夫。期待落空,不怨丈夫之不歸,卻遷怒于鵲語無驗。雖則為無理之詞,然而其情卻至真至切。它與施肩吾《望夫詞》“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用意非常相近。只是此首在表達上更加精煉、婉曲,神態更加生動傳神。
這首詩雖然寫的只是黎明時分的情景,而它所包蘊的情思卻十分廣厚,并不拘泥于此時此刻。“朝來鵲喜”之后,是整整一個白天的等待,一個夜晚的思念,是一個從滿懷期望走向失望的心理過程。黎明到來,意味著新的一天的開始。這天,思婦是在室內尋找喜蛛的蹤跡,是到庭中盼望喜鵲的叫聲,還是請橋頭賣卦人卜算歸期?所以,這里雖則寫的是黎明情景,卻代表了晝夜的思念,代表著無數個苦苦相望的日日夜夜。
賀裳在《載酒詩話》中,認為這首詩“新警可喜”,“何其多姿”。所謂“新警”,就是指這詩雖只寫了女主人公一時的動作、心態,卻表現了她長時間的處境、情思和摯切的盼夫早歸之情;所謂“多姿”,就是指角度變換多,細節很典型;因而讀來韻味綿長。
上一篇:耿瑋秋日耿》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皎然《待山月》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