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夕陽的余暉在秋山上逐漸收斂,一群群歸巢的鳥兒前后追逐著飛掠過山間。它們的翠羽在秋山夕照中時而繽紛閃耀,時而又暗淡模糊。最后,深藍、灰暗的山間霧靄一團團涌將出來,飄忽不定,把一切都掩蓋了。這就是王維這首五言小詩《木蘭柴》所描繪的景色。“木蘭柴”是輞川山谷中的一個風景名勝點。“柴”,同“寨”。“木蘭”,是一種落葉喬木,花大而外紫內白。大概是那個地方生長著很多木蘭,因而以此得名吧。“彩翠”,有人說是指被木蘭花葉裝點而色彩斑斕的山色,也有人說是指遠山在落日反照下所現的紫翠之色,但我覺得還是把它看作鳥兒翎羽的色彩更美。這樣,二、三句詩勾連得也更緊密。
詩人筆下的自然景物,是清寂空靈的深山幽林,是光景明滅的薄暮黃昏。無論是夕照、飛鳥、鳥羽的彩翠或山間的霧氣,都是隨生隨滅,仿佛只是在感覺上倏忽之間的一閃,如同海市蜃樓一樣,是那么變幻莫測、虛空不實。作為一位深受禪宗思想熏陶的詩人,王維特別喜愛捕捉和刻畫這種景色,也許是要含蓄地寓托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意蘊,是要證明自然萬象變演的結果亦終歸于寂滅吧?唐詩學者陳允吉先生指出,王維“的確是處心積累,借助于藝術形象來寓托唯心主義的哲學思辨,在描繪自然美的生動畫面中包含著禪理的意蘊”; 而這首詩,“就比較充分地表現了這一唯心主義的思辨特征”(《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宗思想》)。這一看法,對于我們領會王維山水詩中的深層意蘊是很有啟發的。然而,從詩美欣賞的角度看,王維在這首詩中以一位畫家對光和色彩的敏銳感覺,畫出了秋山夕照中飛鳥、山光、嵐影閃爍明滅、瞬息變幻的奇景,宛如一幅西方印象派畫家筆下的對景寫生,給人以格外鮮明的印象和豐富的美感享受。那“彩翠時分明”的一剎那,何等奇妙,何等瑰麗迷人呵!它是自然生命的閃光? 還是詩人心靈的顫動? 我們感到其中含蘊著許多意味,卻又美不可言、妙不可言。詩人僅僅用五個字,就使這一剎那的自然景象永遠映印在讀者的眼前和心中,獲得了永恒的藝術魅力。
諸如 “彩翠時分明”這種細微得很難為人發覺的 “剎那生滅”現象,詩人王維竟能獨具慧眼地捕捉住它,并且如此真切、生動、鮮明地再現出來,除了其兼具詩人的才情和畫家的本領之外,同他習慣于禪宗的 “瞬間的頓悟” 的思維方式也是緊密相關的。
上一篇:禪詩《有懷遂長老》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雜詩(其一)》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