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的葬禮
1925年5月27日
你是一個淚盡了的鮫人!
你是一只血干了的夜鶯!
你是光明的戰(zhàn)士!
你是民族的母親!
如今你歸來,歸到了山林。
有流泉幽咽,有翠柏森森。
有石塔崢嶸,有風雨凄清。
還有白云依戀,伴明月長照丹心!
試看國門,已被外寇擁進!
試看國土,已被外寇吞并!
你如今歸休了,能安否,你的亡靈?
誰是你的后身,能稟著你的精神?
誰是你的后身,能守著你的遺命?
又誰能如你一樣,完畢了革命的工程?
亡靈啊,你亡了,你不能由死回生。
我只愿青年頭上,寄托著你的精魂!
你長休罷,我們起行!
你長休罷,我們猛進!
注釋:
西山——位于北京市的西郊,是著名的風景區(qū)。
鮫人——傳說中的人魚,又為“蛟人”。在詩中比喻孫中山先生是一位造福他人的人。
森森——茂密的樣子。
崢嶸——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聳立。(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浮屠相對峙,崢嶸信鬼工?!?/p>
凄清——形容冷清,悲涼。
丹心——赤紅熾熱的心,赤誠之心。
國門——舊指國都的城門,也指守護城門的小神,也指邊境;今指邊防哨所和海關。詩中指我國的邊境。
外寇——外來的敵寇;入侵的外敵。
遺命——猶遺囑。
亡靈——特指生物的正常生命形態(tài)終結之后,再度出現(xiàn)類似生命活動跡象或者以其他形態(tài)繼續(xù)存在的事物。詩中寓指孫中山先生的去世。
精魂——靈魂,精神。
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悼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病逝的新詩。全詩結構嚴謹、氣勢磅礴、飽含深情,一揮而就。
孫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4月2日上午9時,其靈柩由社稷壇(位于中央公園,今為中山公園)移送西山。此時的西山,人頭攢動,陳毅同志也揮汗擠在人群之中,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的到來。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詩言志,歌詠懷。詩人在少年時代就推崇孫中山先生,特別是“天下為公”的思想被其作為警句刻在腦海里,他發(fā)誓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把一生獻給拯救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yè)之中。
詩的開篇第一節(jié),就將詩人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和崇敬之情表露無遺,我們可以從四個排比句中感受得到。鮫人的淚盡了,夜鶯的血流干了!是詩人對孫中山先生不幸離世的沉痛緬懷?!磅o人”、“夜鶯”均寓指孫中山先生,是詩人對孫中山先生偉績的充分肯定。接著詩人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將筆觸繼續(xù)向前延伸:“你是光明的戰(zhàn)士!你是民族的母親!”作者將孫中山先生寓指為革命的戰(zhàn)士和人民的母親,進一步抒發(fā)了對孫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第二節(jié)寫“歸”。詩人用筆含蓄,將孫中山先生的病逝用“歸來”二字描述,含義深刻。在詩人心里,孫中山先生沒有死,而是靜靜地歸來,歸隱在山丘之中。詩人用四個排比句:“有流泉幽咽,有翠柏森森,有石塔崢嶸,有風雨凄清?!睂懜锩闰?qū)者悄悄地回歸到大自然之中。詩人沒有就此打住,而是用白云的“依戀”、用明月的“長照”來形容孫中山先生永遠活在人民群眾的心里。“丹心”是詩人對孫中山先生報國之心的充分的肯定。這一節(jié)里,詩人用“歸”寓“逝”,突出了人民群眾對孫中山先生的愛戴之情。
第三節(jié)寫“憂”。孫中山先生病逝后,面對國門“已被外寇擁進”和國土“已被外寇吞并”的災難,詩人擔憂:又有誰能擔當起救國的重任?詩人寫道:“你如今歸休了,能安否,你的亡靈?”其實是詩人在叩問自己:孫中山先生病逝了,他的遺志我們能丟棄嗎?我們能眼睜睜地看到外寇瘋狂地侵占我們的國土嗎?!詩人一方面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憤懣,另一方面發(fā)誓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將外寇趕出國門。
第四節(jié)其實是對第三節(jié)的轉(zhuǎn)承和遞進。詩人先用兩個反詰、排比句發(fā)問:“誰是你的后身,能稟著你的精神?誰是你的后身,能守著你的遺命?”詩人繼續(xù)用反詰句叩問:“又誰能如你一樣,完畢了革命的工程?”層層遞進,讓人們感悟到詩人對孫中山先生病逝后的深深擔憂。這種深深的擔憂,其實隱含著詩人立志報國的遠大志向。詩人其實是在暗暗發(fā)誓:我要繼承孫中山的精神,稟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命,去完成孫中山先生未盡的“革命的工程”!
第五節(jié)為全詩的總起。詩人直抒胸臆:“你長休罷,我們起行!你長休罷,我們猛進!”人不能起死回生,但孫中山先生的精神永存,他的思想永存!我們一定要完成孫中山先生未完成的革命事業(yè),去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腳步去重新“起行”,去高歌“猛進”!我們從詩句中看到了一個熱血男兒立志救國的高大形象。
這首詩寫于1925年5月27日,離孫中山先生靈柩安放已長達近兩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詩人的心靈進行過激烈的碰撞,也進行過痛苦的思考。一方面是國難當頭,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孫中山先生的病逝,讓這位熱血青年的情感最終迸發(fā)了出來,揮筆寫下了這首感情真摯、氣勢雄渾的悼念詩。這首詩看似悼念、懷念,其實隱含著一個熱血青年的鴻鵠之志,詩人把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去完成他未竟事業(yè)的理想宣泄在詩行之中,讀后讓人肅然起敬。
上一篇:陳毅《萊蕪大捷》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記淮海前線見聞》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