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王允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王允運機籌①,奸臣董卓休②。
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③。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斗牛④。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⑤。
【釋詞】
①機籌:隨機應變,謀劃方略。
②休:死。
③眉鎖:眉毛聚合到一塊,憂愁貌。廟堂:宗廟明堂,指代國家政權。
④貫:貫通。斗牛:二十八星宿中斗宿和牛宿。庾信《哀江南賦》:“路已分于湘漢,星猶看于斗牛。”這里喻指上蒼。與上句“霄漢”同指天空,是同義反復在詩歌中的運用。
⑤鳳凰樓:帝王宮中的池臺樓閣及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武帝時,后宮八區,有昭陽、飛翔、增城、合歡、蘭林、披香、鳳皇等殿。”南朝·徐陵《雜曲》:“宮中本造鴛鴦殿,為誰新起鳳凰樓。”
【賞析】
董卓死后,其部將李傕、郭汜求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之計,誘集陜人,殺入長安。以清君側為由,殺死王允。一位忠心耿耿的朝臣死于非命,有詩贊嘆之。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王允設下連環計,殺死董卓。這是他一生中所干的大好事,而且動機完全是為著朝廷,為著社稷,為著皇帝,心懷國恨,眉憂廟堂。董卓死后,其余黨攻破長安,以“清君側”為名,直指王允。王允在獻帝旁說:“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說完,大義凜然,從門樓上跳下去。真可謂“英氣沖霄漢,忠誠貫斗牛”。遺憾的是除掉董卓時,董卓涼州兵團大部在關東與袁紹等作戰,所以并未因董的死而受損失。而且“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人”(《后漢書·王允傳》),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董卓已死,連夜奔回涼州,并派人至長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當其部曲求赦宥未準,便聽從了賈詡的主意:召集陜人,并本部兵馬,孤注一擲,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攻破了長安,殺死了王允。
王允死后的魂魄,還繞著皇上的住地——鳳凰樓,情意綿綿。可見王允生當人杰,忠孝為本;死做鬼雄,情意摯誠。這首詩對王允一生的事業、品德和感情,都做了蓋棺定論。卻沒有指出王允在處理董卓余黨的問題上,沒有分化矛盾,各個擊破,過激的政策,導致剛剛取得的勝利又喪失了。
上一篇:三國詩詞《溫酒斬華雄》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王累之死》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