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巷春游
1943年春
淮水中分柳巷洲,平沙綠野柳絲抽。
春郊試馬優游甚,難得浮生似白鷗。
為惜春殘共舉杯,番番風雨苦相催。
人間好景隨時在,滿眼梨花錦作堆。
十里長淮步月遲,闌珊燈火啟情思。
舊歌不厭人含笑,抗戰新聲更展眉。
注釋:
大柳巷——位于江蘇省泗洪縣淮河沿岸,是有名的風景區。
淮水中分——見南宋詩人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中流以北即天涯。”指當年南宋無能,被迫與金簽訂和約,規定東起淮水,西至陜西寶雞西南大散關為宋、金兩國分界線。
抽——拔出,謂草木發芽
甚——很,極。超過,勝過。
浮生——語出《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謂人生在世,虛浮無定,后因此稱人生為“浮生。”
惜——哀傷;痛惜。《楚辭·惜誓》:“惜余年老而日衰兮,歲忽忽而不反。”
春殘——殘存的春色。殘:剩余,將盡。
番番——一次又一次。番:次,回。
苦——五味之一,詩中指急的意思。
錦——比喻鮮艷華美。
長淮——淮河。
步月遲——踏著月色行走。步:跟著,踏著。
闌珊——本意指衰落、將殘、將盡之意。詩中指燈光搖曳多姿貌。
舊歌——陳舊、過時的歌曲。
賞析:
這首詩寫于1943年暮春,共三首。第一首側重寫春日之慨,第二首側重寫惜春之情,第三首側重寫春夜之思。
第一首上聯“淮水中分柳巷洲,平沙綠野柳絲抽”,為寫景。大柳巷位于江蘇省泗洪縣淮河下游,沿岸有一個沙洲,“淮水中分”在此靜靜地流過,沙洲上柳樹成蔭,倒垂的柳絲綻開了新芽;江面上,游船緩緩移動,鷗鳥不時地翻飛。眼前的景色,自然勾起了詩人的聯想——當年的南宋衰弱,朝廷無能,被迫與金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規定東起淮河、西至陜西寶雞西南大散關為宋金兩國分界線,讓淮河水成了一條恥辱線;而今,日寇的鐵蹄踐踏著我國大片河山,當年的恥辱絕不能再現了。詩人由景而生的思緒很快由眼前的景色蔓延開來。下聯“春郊試馬優游甚,難得浮生似白鷗”,仍是寫景,仍然在借景抒懷。詩人的視角由江面移動到岸上,在春天的郊外,在那片平坦的沙洲上,策馬揚鞭,身邊有垂柳作伴,有白鷗作陪,怎不令人心曠神怡呢!詩人在心底發出“優游甚”的感慨。詩人用“浮生”寓自己的人生,感嘆難得有閑釋放自己的情懷,就像眼前翻飛的白鷗一樣,時起時伏。其實,詩人是在用“白鷗”象征自己的理想,用“白鷗”來寓指自己要像海鷗一樣勇敢地搏擊風浪,去自由地翱翔。
第二首側重寫惜春之情。暮春時節,一番番風雨來襲,似乎在摧殘著春色。詩人用“春殘”二字寫春,其實是在寫殘春;又用一個“惜”字寫哀傷之情,用一個“苦”字顯露嘆春之憾,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不舍之情。“人間好景隨時在,滿眼梨花錦作堆”是詩人的期望。盡管早春不在了,但“滿眼梨花”似錦,桃紅李白,人間的美景隨時都在啊!詩人希望美景常在,其實是在寄望早日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讓神州大地永遠四季如春。詩人寫“滿眼梨花”,也暗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過去,從反面襯托出日寇對我中華大地的蹂躪。
第三首寫春夜之思。詩人從白天游走到夜晚,在“十里長淮”踏著月色行走,岸上燈火闌珊,游人如織,詩人的情思再次啟動,一邊聽著那些熟悉的舊歌,一邊思考著未來的前景。詩人用“舊歌”寓指走過的歷程,用“不厭”寓指自己和人民軍隊不能歇息于足下,還要繼續努力,去含笑擁抱明天的戰斗!“抗戰新聲”,寓指我軍取得的抗擊日寇的勝利;“更展眉”是詩人豪情壯志的流露,詩人想到勝利的未來,自然是眉頭舒展,笑意寫在臉上。
這組詩是詩人用輕松筆調描繪的春游圖。詩人因事路過大柳巷,順便游覽了淮河兩岸的秀麗風光;詩人的視覺由近而遠,思緒由昔至今,游覽的時間從白天到傍晚;詩人一邊賞景,一邊生情,由情生思,情思匯于詩中,令情景交融,讀后讓人咀嚼出一個革命家復雜的情感和偉大的情懷。
上一篇:陳毅《夜雨讀拉馬丁《默想集》》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失題》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