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有談空復造玄,從來高士著幽禪。
六經外豈無豪杰,始信天中別有天。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曾長期被視為異端。自兩宋起,理學興盛,佛教更被視為外道邪說而遭到排斥。洪希文的這首小詩,卻大膽地為佛教唱贊歌,頗值得注意。“龍華”,本是佛家的樹名,傳說彌勒得道為佛時就坐在龍華樹下,后來用作佛寺的別稱。徐州、洛陽、上海等地,均建有龍華寺,這里詩詠的是上海的龍華寺。上海龍華寺建于三國時東吳赤烏五年(242年),寺塔建于赤烏十年(247年)。橫海老禪,俗姓不詳,禪宗僧人。
首言“說有談空復造玄”,從泛論儒家之外的佛、道入筆,揭示佛道說法談玄的根本特點。“說”,即說法,佛家謂道為法,故論道又稱說法。“空”,是佛教名詞。佛家認為事物虛幻不實,理體空寂明凈,世界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所生,剎那生滅,沒有質的規定性和獨立實體,假而不實謂之空。佛家對空的解釋各不相同,小乘教從統一物可分解和物的生滅變化上,說明物之不實在和不自在,特別主張肉體的人的不真實性,叫 “人我空”。《波羅蜜多心經》稱: “照見五蘊皆空。”大乘教在人我空之外,還講 “法我空”,即世上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并認為無須經過分解,現象自身即是空。《般若心經》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乘義章》稱: “空者,理之別目,絕眾相,故名為空,佛為空王。”可見,“空”是佛教說法的根本特點。“玄”,即深奧、神妙之意; “造玄”,即論述深奧、神妙,是道家論道的根本特點。《老子》稱: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佛和道均區別于儒家,故孔稚珪《北山移文》云:“談空空于釋部,核玄玄于道流。”這句話可以作為首句的注腳。
次言“從來高士著幽禪”,“高士”,超脫塵俗之人,亦稱高人。自古以來高人雅士多有關于禪理的高深論述。這里通過對古來佛學傳統的稱贊,贊揚了橫海老禪的高深造詣。
“六經外豈無豪杰”用反詰句式宕開,作一提頓,為末句蓄勢。中華自古禮樂之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在思想學術界占絕對統治地位,宋代更是程朱理學一統天下的朝代。詩人于宋末元初,敢于對處于正統地位的儒理之說提出大膽挑戰,破除傳統,贊美異端,用 “豪杰”二字贊譽橫海老禪和他代表的禪宗,這確實是需要一點勇氣的。“豈無”二字讀來覺有千鈞之力。
末云“始信天中別有天”,這一句無論從道德和信仰上,均表現了離經叛道的大膽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這首詩大開大合,出語驚人,筆力確實“清遒激壯”(蔡宗兗語)。
上一篇:禪詩《贈道隆上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辛夷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