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襄邑,宋縣名,在今河南省睢縣。陳與義于宋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任開德府教授。任滿于政和七年經襄邑進京。本詩寫于此時。
詩人把襄邑道中的水路行程寫得優美輕快,發露了來自內心的輕松愉快的情緒。“飛花兩岸照船紅”,繽紛的鮮花從兩岸把航船映照成一片紅色,絢麗多姿。在漫長的長滿榆樹堤岸的掩映下,半天走完百里水程。順風順水,十分輕快!一路輕帆,也真切地反映了詩人心情的愉快。這有色的景是飽溶著詩人感情的情中之景。飛花的紅色是花的本色,船艙的紅色是映照出的染色,程度有所區別。而通體染紅的航船在蔥綠的榆樹林岸飛駛而過,色彩的映襯、層次很有特色。在這樣飛駛著的行程中,“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動與靜似乎形成了尖銳的矛盾。而這種矛盾狀態的描述恰恰表現出此詩非同凡近的藝術特色。它不同于那種慣用的以動顯靜的手法,詩人是把“動”寫成“不動”,進而表現出“動”。詩人捕捉了臥于船頭看云的視覺和感受錯覺,這種錯覺是在船動、云亦動的相對運動中產生的。詩人反常的表現手法,反轉來表現了事物的常態,并且更生動地反映出行云伴船俱向東的情景,獲得了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曾幾《三衢道中》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楊萬里《過寶應縣新開湖》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