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若耶溪上雨,雨過荷花香滿路;
拖筇縱步入松門,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卻笑尋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驚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鳥亂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戶;
令人徹曉憶匡廬,作詩先寄江南去。
“云門”,即云門山,在會稽(今紹興)城南,山中有云門山寺(亦名云門精舍)。本詩便記寫游云門寺的見聞和感受。全詩十二句,每四句為一個層次,記寫一種情事。前四句是寫行程,描繪了沿途風光; 中四句是寫品茶,刻畫了山寺的清幽; 后四句是寫夜宿,抒寫了留居云門寺的感慨。
先看前四句。“一陣若耶溪上雨,雨過荷花香滿路”,意謂行經若耶溪時,突遇一陣急雨,雨水澆洗后的荷花,開得更加嬌艷,香氣彌漫四周。若耶溪也在會稽城南,相傳曾是西施浣紗處,遍植荷花,景色宜人。作者的老朋友蘇軾詠寫若耶溪的詩句,也刻意描摹滿溪的荷花:“若耶溪水云門寺,賀監荷花空自開?!?《送錢穆文出守越州絕句》)從蘇詩可知,若耶溪在云門寺附近,是入寺必經之途?!巴象炭v步入松門,寺在白云堆里住。”“拖筇”即拄杖,筇為竹的一種,常用來做手杖?!八砷T”,即寺門;“白云堆里住”點明寺院所處位置非常幽僻。寺院的清幽與若耶溪的華艷形成鮮明的對比; 若聯想到美女西施的倩影,景色的對比實含有俗世與出世兩種境界的對比。
再來看中間四句,很自然地轉入出世情趣的描摹?!袄仙畢s笑尋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寫老僧為迎接雅客,烹茶相待?!坝袢椤北局哥娙槭?,這里借指山石間的泉水,與“寒泉”同義。“尋茶具”的 “尋”字,用得極有韻味,表明來客很少,以至煮茶用具都要現去尋找。隱含之意是說,老僧平日生活更加清苦,不但無人伴語,甚至連茶水都不飲?!八@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笔钦f一邊品茶,一邊觀賞周圍的山景,竟至不知不覺間,倏忽已然半夜時分。“毛骨清”,極力夸張山景的幽冷,幾令來客毛骨間微透寒意?!扒胤濉?,秦望山,即會稽山,亦在城南。坐在云門山間,遙看“秦峰”月色,何等灑脫,何等清靜!
最后四句,寫夜色令人難以入夢,不禁寫詩表感?!霸旅魃进B亂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戶”,緊承前句“秋月午”的述寫,細致刻畫月色的幽美。夜半但聞鳥啼,實際更反襯出環境的清靜; 竹木之影半遮窗戶,實際更映照出月色的明亮。如此靜夜,如此明月,自然會撩起旅人的鄉思。作者號是出家僧人,但寄住他鄉野寺,難免回想起本籍僧院。“令人徹曉憶匡廬,作詩先寄江南去”,點明他所憶及的,乃是本人曾任住持的廬山開先寺。連僧人都觸動鄉愁,足見云門寺該有多么幽僻清冷。這兩句雖是抒寫感受,實際更真切地摹寫出景物的特點,使這篇紀行之作,增添了耐人尋味的意蘊。
詩寫得很平實,并未故作驚人之語,但對出家修行的清冷境界,描述得傳神切近,使讀者幾乎感同身受,不僅能領略到山寺月色的清幽之美,也從心底感受到出世生涯的枯寂之苦。過不慣枯寂的生活,也就難以觀賞到大自然的美好; 反過來,真正陶醉于奇山麗景的人,也最能理解甚至甘愿忍受孤寂和清苦。因作者是云游僧人,不受浮世的牽累,這才感受到并傳寫出云門山及云門寺的風光特色,寫出這篇佳作。
上一篇:禪詩《游三學山》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游云際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