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中呂〕陽春曲》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秋思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結柔腸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葉不禁秋。
題目為“秋思” ,寫的是秋日的思念。誰思念?倚樓人——少婦的思念。思念誰?思念那遠行在外長期不歸的愛人。思婦秋晚獨自倚樓遠眺,看到那肅殺的秋日景象,心中生出悠悠的愁思。
“千山落葉巖巖瘦”,是思婦眼中的秋景,也是愁人眼中的景物形象。那“千山落葉”使人聯想到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詩句,倍感凄涼。看那樹葉盡落,樹木瘦削,露出的巖石更顯得瘦削。從樹木巖石瘦削的樣子,可以想象那倚樓人的形象,經過從春到秋愁思的折磨,她恐怕也會是瘦削的樣子吧? 從瘦削的景物,還可以體察到思婦凄涼的心境。樹寒山瘦,滿目荒涼,已令人銷魂,愁人見此,怎不更添凄涼之感? 思婦滿懷愁緒,登樓遠望,是想排遣胸中的苦悶,或者是盼望愛人歸來,心中本來就充滿了憂思,又望見那肅殺的秋景,其結果必然是愁上加愁了。
“百結柔腸寸寸愁”,果然如此。“百結柔腸”,言其思念之愁情難以排解。“寸寸愁”,好似片片落葉,堆滿愁腸,郁結不開,從形態上描述其痛苦之心情。這說明思婦登樓遠眺,不但沒有排解心中的苦悶,反而增加了悲傷愁苦。
“有人獨倚晚妝樓”,點明望景生愁之人。這一句是理解整首曲子的關鍵,可謂“曲眼”,統領全曲。這一句聯上前兩句,是倒敘筆法。倒敘是制詞曲慣用的手法,既可以避免平鋪直敘,形式呆板,又能突出主題,符合韻律的需要。古代詞人寫女子倚樓望歸,名句有溫庭筠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望江南》),馮延已的“淚眼倚樓頻獨語”(《鵲踏枝》)。溫詞突出倚樓女子的期盼,盼望江上歸帆;馮詞描述倚樓女子心中的疑慮和盼歸的急切心情;此曲卻是描寫倚樓女子無望的期待,這種愁苦可以說是摧心斷腸的折磨。那“獨”字和“晚”字之中,隱含著思婦多少愁苦,又是多么深切地思念啊!
“樓外柳,眉葉不禁秋”,思婦的愁苦,簡直是難以承受了。作者由寫遠望轉而寫近看,只見樓外的弱柳,經不起秋風的吹打,柳葉紛紛下落。從思婦望景角度說,她看到弱柳葉落,觸景生情,感嘆自己的命運,猶如秋風下的弱柳落葉,必然產生身世之感;從作者擬人手法上說,寫弱柳眉葉不禁秋,無疑是寓含思婦經不過愁思的折磨,如此人柳融為一體,不即不離,可謂制曲詞的高超手段。古代詩人多以柳形容情意綿綿的女子,如白居易的“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韋莊的“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此曲翻為新樣,但以柳葉喻人眉的手法卻是一樣的。
《太和正音譜》云:“周德清之詞如玉笛橫秋。”此首《秋思》確有橫秋金玉之聲。無論從韻律上,還是從曲辭章法上,都可以說是“百錘千煉,無懈可擊”(鄭振鐸《插圖中國文學史》)。全曲用倒敘的手法,先寫思婦眼中之景,見景生情,然后點出望景之人和處所,最后以喻人的近景結束,“愁”字貫注全篇。通篇曲辭韻律和諧,感情凝重,含意深婉,猶如詞中小令,玲瓏精萃,一字移動不得。
上一篇:《李致遠·〔中呂〕迎仙客》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查德卿·〔仙呂〕寄生草》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