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琦《曉過西湖》明山水詩鑒賞
梵琦
船上見月如可呼,愛之且復(fù)留斯須。
青山倒影水連郭,白藕作花香滿湖。
仙林寺遠(yuǎn)鐘已動,靈隱塔高燈欲無。
西風(fēng)吹人不得寐,坐聽魚蟹翻菰蒲。
西湖泛舟,是一種難得的樂趣,清風(fēng)搖拂,水柔波輕,小舟輕蕩,心曠神怡。如果時間是清晨,那就更有一番樂趣。即使是“六根清靜”的明代和尚梵琦到此,也不禁情有所鐘,凡心搖蕩。
這首詩寫的是清秋曉景。詩人站在船頭,環(huán)顧十里明湖,西子的淡妝依稀可見。天上,掛著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柔和地灑在湖面上,輕風(fēng)微拂,水波不興,天上的明月映在湖水中,愈發(fā)圓了、大了,清晰了、可愛了,似乎呼之欲來。這句詩化用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兩句詩意,將月擬人化,給人一種湖上見月的親切感。對此湖景,對此明月,詩人戀戀不舍,“愛之且復(fù)留斯須”,再耽一會兒吧,更盡情、更仔細(xì)地欣賞一下西湖曉景。
接下,詩人分別寫湖中近景和岸上遠(yuǎn)景。
“青山倒影水連郭,白藕作花香滿湖。” 在輕紗似的晨霧中,水中青山的倒影隱約可辨,它跟岸上煙幕中的城郭一起疊映在水中,顯得更為遼闊,更為濃重。晨風(fēng)陣陣,不時送來白蓮花的清香,這香氣使詩人注意到,那滿湖白蓮,如同點點星光灑落湖面上,帶露含情,嬌羞欲語,給晨曦中的西湖又平添了幾分俏麗。
“仙林寺遠(yuǎn)鐘已動,靈隱塔高燈欲無。”這是寫湖岸上的遠(yuǎn)景。“仙林寺”,即仙林慈恩普濟教寺,在杭州市西泠橋西,為宋代紹興年間宏濟大師智卿所建,后廢。“靈隱塔”,在靈隱寺天王殿前,為兩座八角九層石塔。這兩句是說,遠(yuǎn)處仙林寺的鐘聲,已在一記一記地催人作晨課了。天色漸漸明亮起來,靈隱塔上的燈光漸漸地黯淡下去,甚至快消失了。
或許是風(fēng)送晨鐘,或許是花香襲人,詩人睡意全無,索性靜心下來,“坐聽魚蟹翻菰蒲”,這結(jié)句,是頗具情趣的一筆。湖里的魚和蟹也耐不住 一夜的寂寞,開始活動起來,掀動菰葉,翻卷蒲草,似乎告訴人們: 西湖,喧鬧的 一天又要開始了。這句詩,在整首詩中以動結(jié)靜,具有“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儲光羲《釣魚灣》)和“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蘭溪棹歌》)的意趣,一掃佛家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給人一種生活的樂趣。
上一篇:趙執(zhí)信《曉過靈石》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陰鏗《晚出新亭》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