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閨怨》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在封建社會里,由于封建道德觀念的束縛,婦女們往往比男性感受到更多的感情上的壓抑,生活上的不自由。尤其是那些深宅大院里的上層婦女,更是規行矩步,戰戰兢兢,不敢越禮教雷池一步。《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不就因為有那么一塊“心病”,而受到賈母為代表的封建家長的嫌棄嗎? 因此對青春的愛戀、對愛情的向往,只能是她們壓在心底的秘密,或者是雖然有所意識,卻從不愿去認真思考的問題。對美好天性的長期抑制、扭曲的結果,連她們自己也好象麻木不仁了,好象也單純得象小孩子一樣了。其實這只是一座運行著地火的火山,一旦爆發,長年積郁的感情的熔漿,將更加熾熱、更加炙人。
王昌齡的《閨怨》,正是準確地把握了這樣一位少婦的心理狀態,并以她的心理活動的流程來結構全篇。以致在眾多的“閨怨”詩中,卓然不群,倍受青睞。
詩的第一句點明“閨中少婦不曾愁”,接著用“春日凝妝上翠樓”來對第一句作具體、形象的說明。凝妝,盛妝打扮;翠樓,青樓,古代顯貴人家的樓房多漆成青色。從這兩句來看,這是一位生長在富貴、但又是禁錮式的環境中的年輕婦女。她的活動天地是那么狹小,感情的世界似乎也是那么狹小。但這僅僅是詩的上半部分。
當少婦濃妝艷抹,滿腔喜悅地登樓之后,她的情緒產生了突變。“忽見陌頭楊柳色”,忽見,是不期而遇、不經意間見到的意思。這是全詩重要的轉捩點,撲入眼簾的青青楊柳,觸動了她心中的敏感區,使她從迷夢中警醒過來。春光易逝,韶華難駐的感嘆,折柳贈別,別后怨曠的種種情景,剎那間都涌上心頭。這種刺激來得太突然了,精神上的防線崩潰了,感情的地火迸射而出了:“悔教夫婿覓封侯! ”當初真應該挽留他,不要去獵取功名,以致辜負了彼此的青春,犧牲了家庭的幸福。
沈德潛《唐詩別裁》稱王昌齡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讀這首《閨怨》,也很有同感。詩題為“閨怨”,但一、二句非但不寫怨,反而正面表現少婦因春光到來的喜悅。這似乎有悖于題旨,出人意料之外,其實,這恰恰是為反跌出后面的“悔”蓄勢。前面越是充分地刻畫少婦不知愁的心理,那么她因楊柳而觸動的對青春的珍惜,對愛情生活的追求,對夫婿久出不歸的幽怨,才會更加強烈,更加感人。
上一篇:《鄧肅·長相思令》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董以寧·閨怨》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