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血書》原文與翻譯、賞析
大總統鈞鑒①: 日本蓄志吞并中國久矣。近更挾持和會②,奪我青島。曹汝霖③、章宗祥等諸賣國賊④,暗相勾結,盜賣國土,生不知該賊等究是何種心肝。亡國之后,全國同胞皆為牛馬,為奴隸,獨政府諸公不為牛馬、為奴隸乎?凡我編氓百工⑤,皆不愿為奴隸,為牛馬。而執政諸公,必欲使之為奴隸,為牛馬。嗚呼! 天乎! 天乎! 生觀察形勢,知中國將不可保存矣,中國將永墮十八層地獄矣。國亡則全國同胞皆將滅絕,豈執政諸公之子孫,獨不滅絕乎? 大總統總領萬機,職任重大,宜如何挽救我國家,使不致傾覆乎?對于此次日本橫暴之要挾,宜如何毅力堅持,以圖補救乎?對于賣國諸賊,如曹汝霖、章宗祥輩,宜如何尊重民意付之典刑乎?生愿死不欲為亡國奴。作倭奴之奴隸牛馬⑥,執政諸公或有面目,生不能受此奇恥大辱也。今者生一息尚存,特刺手血書,陳情于我大總統之前。伏望我大總統力爭領土,誅除國賊。國家幸甚。學生幸甚。
【鑒賞】 《血書》不足四百字,從內容看,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開篇只用兩句話交代形勢: “日本蓄志吞并中國久矣。近更挾持和會,奪我青島?!本o接著,作者指名道姓怒斥國賊。“生不知該賊等究是何種心肝”一語,表現了作者對曹汝霖、章宗祥等賣國賊的切齒痛恨。不過,對“執政諸公”沒有繼續斥責和怒罵,而是用對比手法陳述利害,指明后果。一方面是策略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樣做可以使說理更深、說服力更強。先是拿愛國同胞與執政諸公作對比: “全國同胞皆為牛馬,為奴隸,獨政府諸公不為牛馬、為奴隸乎?”“國亡則全國同胞皆將滅絕,豈執政諸公之子孫,獨不滅絕乎?”這一層是從執政諸公的切身利害和子孫后代著眼的。言下之意: 執政諸公不為自己的利害榮辱考慮,至少要為自己的子孫后代考慮吧。這樣,就在執政諸公面前指出了兩條道路: 要么與全國同胞站在一起,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要么走“賣國求榮” 的道路,使編氓百工淪為奴隸、牛馬。而這樣做的后果,必然要遭到全國同胞的唾罵和反對。在這里,作者實際上給執政諸公留下了潛臺詞: 何去何從,諸公自裁。
第二層次,作者將筆鋒轉向大總統。首先肯定了他“總領萬機,職任重大”。接著向他一連發出三個設問句: “宜如何挽救我國家,使不致傾覆乎?”“對于此次日本橫暴之要挾,宜如何毅力堅持,以圖補救乎?”“對于賣國諸賊,如曹汝霖、章宗祥輩,宜如何尊重民意付之典刑乎?”在這里,作者的用語極有分寸,他沒有提“希望”大總統如何做,更沒有提“相信”大總統會如何做,而是詢問大總統“宜(應)”如何做。三個設問句,表現了作者對這位軍閥政客出身的大總統的不信任,也是對整個軍閥政府的不信任。在作者的心目中,這位大總統是包括在“執政諸公”之列的。
第三層次,作者的表態: “生愿死不欲為亡國奴。”一個“死”字,表現出一位熱血青年為國獻身,義無反顧的決心?!皥陶T公或有面目,生不能受此奇恥大辱也。”這里作者又將自己的忠貞愛國之心與“盜賣國土者”和執政諸公作一對比,忠奸對照,相得益彰。更可貴的是,作者的忠貞愛國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體現在行動上的,這就是“刺手血書,陳情于我大總統之前”,并向大總統提出具體要求: “力爭國土,誅除國賊?!?/p>
本文言辭懇切、感情真摯、慷慨激昂,具有極強的感召力。
上一篇:班固《蘇武傳》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唐弢《血寫的歷史》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