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掛枝兒·空書》原文與賞析
寄情書,淚珠兒滴在封皮上。奴親手拆開看,只見紙半張。俏冤家啞迷鶻突帳,話兒沒一句,字兒沒半行。教我獨對著空書也,白白的把你想。
感情一經投入,隨著分別日子的延長相思之情便與日俱增。相會無期,旋即變成對書信的企盼。《羅江怨·相思病》中的女主人公“身似麻秸苦伶仃,叮嚀早寄平安信”;《急催玉·憶當初》中的少女埋怨情郎“雁兒杳,魚兒沉,不見情書捎寄”;《匯選倒掛枝兒·俏冤家》中的姑娘長嘆“冤俏家一去無消息,狠心腸不寄書一紙”;《精選劈破玉歌·無信》中的女子悲吟“望斷水中魚沙中雁不見愁中信”;《新選掛枝兒·春感》中的女性有著更深的幽怨:“去年的芳草青青滿地,去年的桃李依舊滿枝,去年的燕子剛剛來至,去年的杜鵑花又開了,去年的楊柳又垂絲,去年的人兒也,音信沒半紙”;《連續劈破玉歌·雁》中的戀人竟對情郎發狠道: “等待那雁兒春歸也,我也無書寄與你”。一旦得到書信,便激動不已,連道“喜你不把奴心負”(《急催玉歌·俏冤家》)。《掛枝兒·空書》里的女子似乎比前面的那些女性幸運一點,她畢竟接到了一封書信;但她比接到書信的那些女性卻遠遠不如,她接到的畢竟是一封空書。
首句寫的是接書。“寄情書”指的是女主人公的意中人寄來情書,在程萬里選、朱鼎臣集的《匯選倒掛枝兒》里,這一句又作 “寄來書”。書信剛拿到手,就“淚珠滴在封皮上”,昭示了她心潮起伏難平。這一句與《掛枝兒 ·得書》的發端 “寄來書,未拆封,先垂淚”表意相同。只是《得書》中的少婦最后感嘆道: “你就是一日有千萬個書來也,這書兒也當不得你。”《空書》中的女性卻不敢心存如此奢望。她不僅不敢想象馬上與情郎相會,也不敢想象一個會千萬個書來。她盼星星,盼月亮,誰知她盼了多少個日出,多少個日落,才只盼得這樣的一封!她怎能不落淚?苦澀的淚水里,有一點點終于盼得的慰藉,但更多的是辛酸和悲涼。這濃重的辛酸和悲涼早就把那一點點的慰藉沖得無影無蹤了。
二、三句點題,直寫空書。落淚歸落淚,對久盼才得的書信還是要拆開的——結果里面只有“紙半張”!本來就紙短情長,千言萬語難盡離別情,可他卻僅僅寄來了半紙,這怎能不使她在原有的酸辛、悲涼之上再添一層失望?只有半張紙的書信不要說用手摸,一眼就可以瞅出來,可見首句中的眼淚也不無失望的成分。
不僅如此,就這半張紙,也是“俏冤家啞迷鶻突帳,話兒沒一句,字兒沒半行”。鶻突,即糊涂。“俏冤家啞迷鶻突帳”,《匯選倒掛枝兒》又作 “俏冤家啞迷難思想”。第三句緊扣題目,點明主人公接到的是一封空書,但空書并不意味著是一封無言的決絕書。空書在明代的情侶甚至夫妻之間并不很少見。如《羅江怨 ·寄封書》: “寄封書啞迷傳情,俏冤家仔細思尋。離多會少憂成病,線系著十二個時辰。”這位女子就是給她所愛的人寄了一封空書。她因 “離多會少”而 “憂成病”,并對所愛 “線系著十二個時辰”,日夜思念可謂用情極深。她寄空書,就是要俏冤家仔細思尋。《空書》中的女主人公接到的也是這樣的一封空書。看來空書不是表明無話可說,而是要說的話太多太多,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該如何說,于是索性一句也不說,寄封空書,讓對方隨意填充,給對方以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當然,這得以雙方間的相互理解,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為前提。
這倒很別致。然而,想象的空間是廣闊了,可真實確鑿的感受削弱了。同有具體文字的書信相比,空書畢竟是虛了不少。也正因為如此,這位女子雖然打開空書后并沒感到特別的震驚,卻也抱怨道:“教我獨對著空書也,白白的把你想。”“獨”寫出了她的孤寂、苦悶和悲涼,是急需要安慰和溫暖的。“白白的”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空書的極大不滿足。自從分別后,日日珠淚垂;一月三十日,每日又 “線系著十二個時辰”。盼人不到,哪怕有封信印證一下自己的判斷想象,慰藉一下負荷過重的心也好,誰知好不容易盼來的一封,又竟是空書,怎不叫人寒心?
這首民歌寫接書,淚珠兒透出迫切;寫空書,緊扣題目;最后發感,又添無限惆悵。全篇結構嚴密,寫得哀怨繾綣,深婉入微。
上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真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