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調(diào)·耍孩兒 莊家不識勾欄
杜仁杰
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安樂,都不似俺莊家快活。桑蠶五谷十分收,官司無甚差科。當村許下還心愿,來到城中買些紙火。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六煞] 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的門,高聲的叫“請請”,道“遲來的滿了無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調(diào)風(fēng)月》,背后幺末敷演《劉耍和》”。高聲叫“趕散易得,難得的妝哈”。
[五煞] 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疊疊團圞坐。抬頭覷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四煞] 一個女孩兒轉(zhuǎn)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伙。中間里一個央人貨,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lǐng)花布直裰。
[三煞] 念了會詩共詞,說了會賦與歌,無差錯。唇天口地無高下,巧語花言記許多。臨絕末。道了低頭撮腳,爨罷將幺撥。
[二煞] 一個妝做張?zhí)淖鲂《纾行行姓f向城中過。見個年少的婦女向簾兒下立,那老子用意鋪謀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說合,但要的豆谷米麥,問甚布絹紗羅。
[一煞] 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腳不敢抬右腳,翻來覆去由他一個。太公心下實焦燥,把一個皮棒槌則一個打做兩半個。我則道腦袋天靈破,則道興詞告狀,剗地大笑呵呵。
[尾] 則被一胞尿,爆的我沒奈何。剛捱剛?cè)谈葱﹥簜€,枉被這驢頹笑殺我。
這是元散曲中一篇別開生面的作品。全曲寫一個莊稼漢第一次到劇場看戲的見聞,生動而形象地描繪了元代勾欄的熱鬧場面,以及角色的化妝和演出情況。曲作對莊稼人初次進城看戲時的新奇、驚愕、少見多怪的心態(tài),以及他對戲劇的獨特理解,都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對于我們了解有關(guān)元代都市生活、研究雜劇演出的情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全套共八支曲子,按時間先后順序,生動地描寫了莊稼漢進城看戲的經(jīng)過。
第一支,描寫莊稼人進城,無意中看到劇場前的熱鬧情景。開頭“風(fēng)調(diào)雨順”等六句,寫莊稼豐收,差科有限,以為神功保佑,進城買香燭紙馬(紙火)還愿。后三句: “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寫劇場前掛著的廣告前許多人圍觀的情景。莊稼人觀劇的情節(jié),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從全曲的結(jié)構(gòu)上講,這是很必要的。
第二支,描繪出劇場把門人在劇場門前高聲招徠觀眾的情形。“見一個人”等三句,是寫劇場把門人對觀眾的熱情招徠。“說道前截兒”等四句,是說劇場把門人為了吸引觀眾,向觀眾高聲報告演出的劇目,并加以渲染。觀眾從他嘴里得知,本場演出的是院本《調(diào)風(fēng)月》和幺末《劉耍和》兩個劇目。院本是由副末和副凈兩個角色主演的滑稽戲,內(nèi)容比較簡單。《調(diào)風(fēng)月》是當時經(jīng)常上演的院本。幺末,即雜劇。劉耍和,據(jù)《輟耕錄》及《錄鬼簿》載,是金元間著名的演員,在金朝教坊里擔任過色長(領(lǐng)班之類)。他的故事后來被編為雜劇。元高文秀有《黑旋風(fēng)敷演劉耍和》雜劇,今已不傳。“趕散易得,難得的妝哈”,是夸說自己的演出,非趕散(指趕場的散樂)的班子可比。“妝哈”,即裝呵,指勾欄里的演出。這些繪聲繪色的描寫,將劇場把門人的音容笑貌、動作神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不難看出,這位劇場把門人的手段是如此高明,活動是如此富于吸引力,難怪這位本來是進城買紙火的莊稼人,也被打動,而進劇場看戲了。
第三支,描寫莊稼人初進劇場所看到的情形。先寫莊稼人交了高價200文進場;接著,寫入場后所見:圓形的劇場,四周是一排排木制的梯形座位;抬頭看,一座鐘樓一樣的戲臺聳立在中央,往下看是黑壓壓的觀眾。充分展示了元代劇場建筑的特點和雜劇演出時的盛況。往下,是對臺上演出開始前熱鬧場面的描寫: “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不住的擂鼓篩鑼”。正式演出就要開始了。這雖不是迎神賽社,卻和迎神賽社一樣的熱鬧!舊時民間習(xí)俗,每逢神誕日,群眾敲鑼打鼓,迎神出廟,周游街巷,謂之迎神賽社。
第四支,描寫演出正式開始,以及劇中人物的穿著打扮。當時,院本演出以五人為一伙,出場時,副末(丑角)站在中間,央人貨(即殃人貨,猶言害人精)即指他。下面,寫他滑稽可笑的穿著打扮:黑頭巾,插長簪,臉譜黑白相間,身著花布長袍。這種完全從肖像上去描寫人物的手法,在元曲中還是少見的。
第五支,描寫劇中人在臺上的出色表演。寫開場時一段小演唱,當時叫作艷段,也即是爨。《夢粱錄》: “雜劇中末泥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先做尋常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正雜劇,通名兩段。”下面演出的《調(diào)風(fēng)月》、《劉耍和》,就是在艷段演出后上演的兩段正雜劇。臨絕末,指臨艷段結(jié)束的時候,雜劇就要上演,所以說: “爨罷將幺撥”。幺,即“幺末”,指雜劇。“臨絕末”兩句,是說主角在花言巧語、說唱一番之后,進行了簡短的手技表演,接著又彈起樂器,戲文繼續(xù)演出。
第六支,寫雜劇《調(diào)風(fēng)月》的演出情形。劇中共三個人物,副末扮小二哥,副凈扮張?zhí)┌绾熛律倥〉膬?nèi)容是張?zhí)⑸賸D做老婆。主要情節(jié)是:張?zhí)托《邕M城,一美貌少婦站在簾下,張?zhí)D起邪欲,想方設(shè)法硬要娶她做老婆,并要小二哥為他說合,結(jié)果,遭到小二哥的戲弄。
第七支繼續(xù)寫《調(diào)風(fēng)月》的演出和結(jié)局。“教太公”三句,寫仗義執(zhí)言的小二哥,利用張?zhí)肴⑸賸D的急迫心情,對他進行戲弄,對他仗勢欺人、調(diào)戲婦女的丑行給以懲罰,讓他看得見,近不得,干著急,白瞪眼。“太公心下”兩句,寫張?zhí)钡谩鞍岩粋€皮棒槌則一個打做兩半個”。戲劇沖突達到了高潮。皮棒槌,又叫磕瓜,是副末打諢時用的,槌頭用軟皮包棉絮做成,打時不會痛。
這時,看戲的莊稼人以為要打官司,不料劇情發(fā)生了戲劇性的大轉(zhuǎn)折,臺上的張?zhí)炊笮ζ饋恚珓≡谛β曋薪Y(jié)束了。從莊稼人以為要打官司看,戲演得真實、生動,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角色。從“剗地大笑呵呵”來看,戲劇的演出,取得了出人意外的喜劇效果。這就是把門人所宣傳的“前截兒院本《調(diào)風(fēng)月》”的全部劇情。
第八支,全曲的結(jié)尾。描寫莊稼人因尿憋不得不退出劇場,而看不到后面的精彩演出,引得座旁人發(fā)笑的情形。語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使全曲更富于喜劇色彩。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套曲描寫了莊稼人進城看戲的經(jīng)過。在表現(xiàn)手法上,緊緊扣住莊稼人“不識”二字,從莊稼人特有的生活閱歷、藝術(shù)趣味和欣賞水平出發(fā),把莊稼人初次看戲時的神態(tài)、心理,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位憨厚、活潑、爽直的莊稼人,對城市生活雖然一無所知,卻十分令人喜愛。曲文描摹人物場景,歷歷如畫,雖為韻文語言卻純用口語,清新活潑。在生動的敘事中夾以維妙維肖的心理刻畫,輕快、滑稽,既敘事,又抒情。
元雜劇是我國戲劇的繁盛時期,作家、演員人才濟濟,記錄元雜劇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的史料卻不甚豐富,像這樣用文藝形式直接描寫元代劇場演出情況的,這還是惟一的一篇。曲作對當時劇場的設(shè)置、構(gòu)造,演員的化妝、表演,劇目的名稱、內(nèi)容等等,都作了真實、生動、細致入微的描繪。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研究我國古代戲曲史的一篇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
上一篇:般涉調(diào)·耍孩兒借馬·馬致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diào)·折桂令(三首)·蘇學(xué)士·|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