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梁啟超·讀陸放翁集》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①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②
【注釋】 ①百無聊賴:精神沒有憑借,十分無聊。②胡塵:指宋時金兵的入侵。梁啟超自注云: “放翁集中胡塵等字凡數十見,蓋南渡之音也?!蹦隙桑附鸨鴾绫彼?,宋高宗趙構逃到江南建立南宋小朝廷。
【鑒賞】 《讀陸放翁集》共四首,作者于1899年在日本讀陸游詩集后有感而寫。陸游的一生是顛沛流離,憂國憂民,愛國戰斗的一生; 他的詩充滿了“鐵馬金戈”、“氣吞殘虜” 的英雄氣概和 “一身報國有萬死” 的獻身精神,以及“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的愛國壯志。梁啟超生活在清朝末年,中國深受帝國主義列強之苦,這與陸游所處的南宋時期非常相似。因而他讀到陸游的愛國詩篇,感同身受,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從而寫下這組歌頌陸游,激勵國人的愛國詩篇。
詩的前兩句是說,陸游作為愛國戰士,正如他在《弋陽道中遇大雪》詩中所說:“起傾斗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胸擁雄兵十萬,懷具雄才偉略,但他抗金復國的志向終不能實現,白白辜負了他的才略。在百無聊賴之中,他才以蒼涼悲壯的詩來抒發他心中的憤懣與不平! 后兩句詩意一轉: 一講到外敵入侵之事,陸游總是意氣難舒,憤憤不平,他灑下的千行愛國熱淚能引起誰的理解和共鳴呢?這既是對陸游愛國行為的高度贊譽,又是對他壯志難酬,不為南宋統治者所信賴而鳴不平。其弦外之音,就是表明自己和陸游有著類似的志向與遭遇。全詩平易暢達,詩情沉郁,飽含悲憤,動人心魄!
文章作者:丁樵
上一篇:愛國詩詞《羅世文·詩一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瞿式耜·十七日臨難·賦絕命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