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楊杏佛·十載飄零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十載飄零客,天涯去住難。
一朝獅夢醒,身與國魂還。①
怪僻時人棄,文章山鬼嘆。②
青春伴君去,臨別意漫漫。
【注澤】 ①獅: 代指中國。②山鬼: 屈原 《九歌》中有 《山鬼》篇。
【鑒賞】 這是一首別友寄慨的愛國詩作。詩題原為 《送鐵厓歸蜀次亞子韻》。鐵厓,姓雷,四川人,南社成員之一。亞子,柳亞子,當代革命家。
時值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期,一方面,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人士前仆后繼,為革命事業奔走呼告; 另一方面,汪精衛、蔣介石不斷叛變,屠殺革命人士,且日見猖狂; 更加上英日帝國主義在中國大地上肆意橫行,革命陣營內部也糾紛不斷。所以楊杏佛在 《煩悶與覺悟》 中寫道: “革命的前途現在依舊很黑暗,中國民眾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革命犧牲殺身成仁的機會卻日日加多。”在這種情況下送別革命友人,是不舍而無奈的。“十載飄零客,天涯去住難。”革命生涯,輾轉飄泊,事至如今,天地之大,仍然無處安身。這是作者對友人處境的真實描繪,也是對當時革命者處境的感喟。這種低調的慨嘆也正是當時黑暗現實的寫照。作者雖然明了革命道路上 “殺身成仁的機會日日加多”,但他卻毫不畏懼地頂著風險,奮勇直前。因他堅信革命定會勝利: “一朝獅夢醒,身與國魂還。” 中國這頭睡獅定會從夢中醒來,到那時,我們就能同祖國、民族精神一起,屹立在這肥沃的大地上。從 “去住難” 到 “獅夢醒”,語勢振起,給友人以莫大的鼓舞。“怪僻時人棄,文章山鬼嘆”,兩兩相對,看似矛盾,實則合二為一。前句反說,革命事業遭受打擊,甚而為時人所不理解,友人你卻不改初衷;后一句從正面稱贊友人的文章才華,比之以屈原 《山鬼》。一正一反,都體現著作者對友人的欽佩之情。同時,從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其憤懣之情:姑且不論世人將革命視為 “怪僻” 而唾棄之,且說堅持志節且才華特出的人居然無處安身,何其令人痛心疾首! 朋友就要離去了,詩人惟有抑制住憤懣之情。“青春伴君去,臨別意漫漫”,惟在臨別之際,祝愿友人青春常駐,平平安安,記住朋友我的祝福。
全詩抑揚頓挫,借送別友人之機,表達出作者復雜的心境和不改革命初衷的決心。
文章作者:胡思成
上一篇:愛國詩詞其一《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范成大·州橋·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