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俠五義》簡介|鑒賞
擬舊小說,二十四回。治逸著, 濁物潤詞。 清宣統元年(1909)改良小說社出版。列說部叢書。標“社會小說”。每回有圖一幀,附于卷前,故亦稱“繪圖新七俠五義”。
《新七俠五義》崇尚《七俠五義》之能“以其抑郁不平之氣,靈動活潑之筆,描寫英雄義士,光明磊落,崇正辟邪,除莠安良之舉動,大有裨益于世道人心”(《敘》),而注目于現時現世,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巡行天吏江振以其一身銅筋鐵骨,一腔豪情俠氣, 手執一柄“電光劍”,云游四方,體察民情,立志殺盡那害國害民的奸賊,妨礙新政的罪人。在一次跟蹤救援被販同胞過程中,巧遇同為俠義之士的小鳳池陰詡及其弟子飛燕輕朱洪,棋逢對手,兵刃相見的誤解之后,遂結為知己至友。繼而應邀乘朱洪的“白絹船”,三人同歸南洋小島。秉燭長談,甚是投機。話及陰詡另一弟子新彈子葉正久出未歸,則江振、朱洪結伴出尋。一路上聞聲探實情,設計懲奸惡,深得民心。再說葉正,雖有電石絕技,卻本性魯莽粗疏,不識路途又被人作弄,且暫寄居廟宇宿夜。幸得師伯相助,方才絕處逢生。然酒醉飯飽,終阮囊羞澀。忽聞王俊兄弟因辦學之事被人加害,乃決意仗義除惡。單槍匹馬,毫無防備之心,誤入圈套,竟自投羅網。恰江振、朱洪經過,則挽狂瀾于既倒之時,救葉正于危難之中。于是,英雄灑淚作別,后會總當有期。
《新七俠五義》的宗旨在其《須知》中寫得很明白,乃是“勸善懲惡,改良社會”,再加上除暴安良,劫富濟貧,這便是唐宋以降幾乎所有的俠義小說應有的題中之義。世風之日下,人心之不古,種種忘恩負義,欺世盜名, 口是心非,陽奉陰違,貪贓枉法, 自暴自棄的現象層出不窮。于是,希冀著劍仙俠客的重新出現,仗一柄中正的寶劍,殺盡天下不義,排出那一股郁郁不平之氣,民心大抵如此。其不可能亦不愿意把目光投注到更深的一層:封建制度的日漸走向腐朽與沒落。“本”之不治,“表”徒奈何。這便構成了俠義小說的特點與局限。正如魯迅所指生的,“揄揚勇俠,贊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義。”(《中國小說史略》)所有的俠客義士,面對滿目瘡痍,卑鄙齷齪, 皆有“扼腕興嗟,痛哭流涕”之感,“思所以拯民于水火”,“作中流之砥柱”,“盡我應盡之義務”,(江振言)故事便由此而展開。
《新七俠五義》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殊多用心,諸如“江俠之精細絕倫,陰俠之老成持重、朱俠之豪邁,葉俠之魯莽,頗能描摹盡致”(《敘》)。其一是運用對比手法來顯示性格特點。江振、朱洪結伴尋找葉正,路聞哭聲,覓聲前去,乃一老者,詢之,久不能答,朱洪不覺焦躁忿怒起來,江振則依然和顏悅色,委婉探實,而在謀計時,朱洪乃直率簡單,江振則靈動周到。其二是在注意總體性格特征的同時,亦展示其另一側面。葉正可謂是在刻劃上筆墨花費較多的一個人物。他的魯莽渾沌隨處可見,詢事問路不知禮貌,面對菩薩亦會自言自語,除師父外誰也不服不怕,一旦服之怕之便永世不改,泥水塘里納頭便拜,吃飯住店總忘會鈔,“先禮后兵”沒有道理,三杯下肚和盤托出。但他還有粗中帶細的一面,對許少宜說報仇之事,只托朋友而并不直告親臨,事后方才訴諸實情。渾人亦有細心之處,人物則趨于生動。
《新七俠五義》在結構的設置上固然講究“首尾呼應,一線到底”,但更重視諸如一任“疏忽”“脫漏”,再當借口“補其隙”之類的藝術方法,于錯失與復得中求其完整性。若其開首寫江振怒斬張十全,來則無影去亦無蹤,不著痕跡不留姓名。并不即刻透露,而是宕開一筆寫陰詡朱洪之事。直到為救同胞,義士相逢,方才通過江振自己之口道出其來歷。這種倒插筆的布局,其自稱為“急脈緩受法”,較之一般的補筆,更能體現故事的懸念感與曲折感。與其說這是無可奈何的“補隙”,倒不如說是有意為之的“機心”,是藝術上的一種自覺。
《新七俠五義》在承襲傳統方面,說書人的意識甚為濃厚,具體表現在不僅意識敘述者的存在,而且更注意到讀者的存在,設身處地,現身說法,在把故事交代給讀者的同時,把構思亦告訴了讀者,試圖建立起一種“對話”的交流格局,共同浸淫其間而流連忘返。在篇首說一番緣起當是先已有之,而在用倒插筆之前,知道“列位一定很望在下快快說了出來,以免狐疑不決,就是在下也很愿意爽爽劈劈說出來”,但就是不能說,若不如此,則“一目而盡,味同嚼蠟,毫無趣味”,理由說盡,愿者就范。其寫圈套既設,讀者已然知情,惟葉正尚蒙在鼓里,“看官都巴望他不來才好,若是來了,這條性命恐保不牢”,這是為他擔心,而“在下卻要他來”,“葉正不來,在下就沒書做了”,既是實話,又是激發讀者看下去的契機。諸如此類,頗有可見。當然,這種說書人的介入過多,亦會流于一種蕪雜與做作,但就作品來說,畢竟瑕不掩瑜。
另外,《新七俠五義》在對小說虛構觀念的認識上較之傳統的所謂務實精神有一個自覺的進步;在對俠客義士的人物勾勒時,亦力求平實誠理,摒棄神魔鬼怪的傳奇色彩,使人物近于真實可信;在對景物的描寫上亦有細致可辨的地方。
《新七俠五義》是一部擬舊之作,思想旨趣方面并沒有多少新的創意,如其自稱“東施效顰”是也。然而,在整個敘述的構想與表達上,則有一個比較圓滿的完成,可說是一部較為老練的作品。
上一篇:《斷鴻零雁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新列國志》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