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
(宋)沈括
登州[1]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2]、人物、車馬、冠蓋[3],歷歷可見,謂之海市[4]?;蛟唬骸膀则譡5]之氣所為”,疑不然也。歐陽文忠曾出使河朔[6],過高唐縣[7],驛舍[8]中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其說甚詳[9],此不具紀。問本處父老,云:二十年前嘗晝過縣,亦歷歷見人物。土人亦謂之海市,與登州所見大略相類也。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北宋時期杰出的科學家、政治家,著有《夢溪筆談》。
【注釋】
[1]登州:州名,今山東省蓬萊縣、棲霞縣一帶。
[2]城堞(dié):指城墻。堞:城上的矮墻。
[3]冠蓋:古時官員戴的帽子和乘車的車蓋,這里泛指儀仗行列。
[4]海市:即今所謂的“海市蜃樓”,亦稱“蜃景”。這一自然景觀是由于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有時伴有全反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種奇異景象,常發生在海上和沙漠地區。
[5]蛟蜃(shèn):蛟是古代傳說中龍一類的動物,能發洪水、吐氣以制造幻景。蜃:海里的大蛤蜊。古人相傳,說它能吐氣,凝結為山川城郭樓臺等景象。
[6]河朔:黃河以北地區。歐陽修曾任河北都轉運使。
[7]高唐縣:今山東省高唐縣。
[8]驛舍:驛站。古代于交通要道上設立的供來往官員、公差等歇息的館舍。
[9]其說甚詳:據《春明退朝镥綠》記載:“歐陽少師言:為河北都轉運使,冬月按部至滄、景間,于野亭夜半聞車旗兵馬之聲,幾連旦不絕。問宿彼處人云:‘此海神移徙,五七年間一有之。’”
【譯文】
在登州的海上,有時候會出現云氣,像宮殿居室、臺閣景觀、城墻垣堞、人物、車馬、冠冕、車蓋,(都)清晰可見,把它(這種景象)叫做“海市”。有人說:“(這是)蛟龍吐氣而形成的。”(我)懷疑不是這樣的。歐陽修曾經出使到黃河以北地區,路過高唐縣,夜間在驛館的房屋中聽到有鬼神從天空中經過,車馬人畜的聲音,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說得非常詳細,這里不詳細摘錄了。我詢問本地的老人,說:“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過這個縣,也清楚可以看見人物?!碑數厝艘步羞@種景象為海市,與登州所見到的景象大致相同。
【賞析】
本篇文章記載了登州及高唐縣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難能可貴的是沈括已經懷疑海市蜃樓是“蛟蜃之氣所為”,對傳統的解釋表示懷疑。這種見解在當時的確是高人一籌的。
【思考與練習】
1.本文描述了幾種海市蜃樓的現象?
2.本文與蒲松齡的《山市》比較,在內容與寫法上有哪些異同?試作簡要分析。
上一篇:(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西漢)枚乘《涉江》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