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書所見·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這首五言絕句的題目叫“舟夜書所見”,意思是,詩人在船上過夜,記下見到的景物。
他見到了什么呢?先是沉沉黑夜,然后在夜幕上亮起了一盞漁燈。這是他見到的第一個畫面。“月黑”與“見漁燈”,有著前因后果的關系,如果是朗月高照,漁燈就無從見出了。同時,“月黑”不僅襯出漁燈,而且也為下文的描寫涂上了底色。
次句是補筆,是為首句中的“漁燈”所作的特寫,說明漁燈只有一盞,而且暗得很,像是一點螢火。這一句以“一點螢”作比,極寫燈光的幽暗。同時,“孤光”與“一點螢”在句中形成自對。傳統上把這種對偶稱做“當句對”。“當句對”借助形式上的對稱,使詩歌形象得以鮮明地呈現出來,較之平鋪直敘,給人的印象更為深刻。
第三句作忽然蕩開之筆。詩人的視線從燈亮處移開,轉寫微風吹起的細浪。“簇”是堆起的意思。為什么突然掉轉筆鋒呢?讀了最后一句就會明白,原來是為了進一步為燈光繪形繪色。在行文變化上,第三句屬于“開”,是為了開出新格局,然后在末句中“合”,使詩以嶄新的面貌收攏來。第三句在絕句中是轉折,最難寫好。怎樣把握住轉化的契機,要由詩人的思想水平、生活體驗、藝術素養等多方面的總匯來決定。這一句的轉折,由于詩人體察入微,寫得是十分成功的:為了寫出水中燈影的變化,必得寫浪。無風不起浪,所以在第三句中不忘先寫風。風太大,即使不會吹滅漁燈,起碼在掀起的風浪中是看不到燈影的變化的,所以詩人又細致地揭出吹起的是微風。微風像是畫家高明的調色筆,在“月黑”的底色上,在燈光的倒影處,抹上了無數粼粼的細浪,從而展現出了一幅極為動人的新的畫面。
這就是末句所描寫的情景:“散作滿河星。”不難想見,燈影由靜止而晃動,由一點散作千萬時,詩人是何等地興奮。詩作也就在此最精彩處戛然作結。這一句的妙處,不在于“滿河星”的比喻——這是人們所習見的,而在于散作滿河星時的動態變化,從一點化為成千上萬的那種流動的美。
這首詩的結構層次十分鮮明:黑夜——漁燈——風浪中燈影的變化。詩人是順著時間的先后來加以表現的,但又并非毫無取舍地鋪敘。可以看出,他的側重點在于捕捉住最有包孕的片刻,最富于詩意的剎那,即由靜而動、由一化多的那一瞬間。其余無關的筆墨,一律都被舍棄,因而詩作在滿盈詩情的同時,又顯出了極為凝煉的特色。
上一篇:王夫之《正落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龐樹柏《舟行西郭即景》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