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彼采葛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葛、月,祭部。)
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蕭、秋,幽部。)
彼采艾兮,
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艾、歲,祭部。)
〔譯文〕
那個采葛的人兒啊!僅僅是一天不見面,好像是漫長的三個月啊!
那個采蕭的人兒啊!僅僅是一天不見面,好像是漫長的三季啊!
那個采艾的人兒啊!僅僅是一天不見面,好像是漫長的三年啊!
〔評介〕
《采葛》三章,章三句。《詩序》:“采葛,懼讒也。”與原詩內容不符。又《詩集傳》:“蓋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其謂淫奔,學者多不從。我們仔細玩味這首詩的內容,此詩當系相思之詞。詩中主人公,或說為男,或說為女,還有的或以為臣思君,但都無根據。總的來說該詩的題旨是寫懷友人相思之切。詩中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之語,當為懷人之詩,但所懷之人不詳。全詩三章重疊,詩中采葛、采蕭、采艾,實指一人(不見之人)。一日不見,像三月、像三秋、像三年,語意章章遞進,情感步步發展。葛生于初夏,采于盛夏,故言三月;蕭采于秋,故言三秋;艾必三年方可治病,故言三歲,其表示物候感人。第一章寫盛夏采葛,懷友不得相見;第二章寫秋季采蕭,仍不得相見;第三章寫逾年采艾,還是沒有見面。三章意境逐漸深入,離別越久,思念越切。詩中主人公因與友人分離所產生的痛苦,折磨他苦熬時光,覺得過一天如同過三月、三秋、三年,這種相思是多么深切啊!
本詩語言樸實自然,具有民歌特色。“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為流傳千古的名句。成語“一日三秋”源于此。清方玉潤《詩經原始》眉評曰:“雅韻欲流,遂成千秋佳語。”
上一篇:《采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采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