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枚乘
涉江采芙蓉[1],蘭澤[2]多芳草。
采之欲遺[3]誰?所思在遠道[4]。
還顧望舊鄉[5],長路漫浩浩[6]。
同心[7]而離居,憂作以終老[8]!
【作者簡介】
枚乘(?~前140),西漢辭賦家,字叔,淮陰人。《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今僅存《七發》《柳賦》等。
【注釋】
[1]芙蓉:荷花的別稱。
[2]蘭澤:生有蘭花的沼澤。
[3]遺(wèi):贈。
[4]遠道:猶言“遠方”。
[5]舊鄉:故鄉。
[6]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
[7]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
[8]終老:終生。
【譯文】
踏過江水去采蓮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
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他鄉的丈夫。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漂流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賞析】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現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涉江》就屬于這一類。詩中的“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婉。
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讀者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全部憂思之由來,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仿佛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
【思考與練習】
1.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點?這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么作用?
2.采摘芙蓉送給遠方的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上一篇:(宋)沈括《海市蜃樓》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宋)岳飛《滿江紅》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