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放麑
【出典】 《韓非子》卷七《說林上》:“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復召以為其子傅。其御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釋義】 秦西巴出于不忍之心,放掉魯大夫孟孫獵獲的小鹿。孟孫認識到秦西巴的仁愛之心,將他聘作其子的教師。后因用作詠仁愛之心的典故。
【例句】 況嗾獒者眾,放麑人少;大將觸網,小亦傷弓。(劉克莊《沁園春·二鹿》2597)作者用秦西巴放麑事,借詠鹿,感慨世少善良之輩。
上一篇:典故《放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斧螗鋒猬》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