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課文導讀
文天祥 (1236—1283),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南宋吉州廬陵 (今江西吉安) 人, 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二十歲時赴杭州應試, 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狀元。 1259年, 蒙古忽必烈進攻鄂州 (今湖北武昌), 文天祥上書建議分兵抵抗。 后來調任江西贛州任知州。 1275年, 蒙古統帥伯顏長驅東下侵犯南宋, 文天祥捐私財充軍資, 起兵抗元。 1276年, 伯顏領兵到達臨安附近的亭山, 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 赴敵營與伯顏談判, 被伯顏拘留。 后來他從鎮江脫逃, 歷盡千辛萬苦, 渡海南歸, 擁益王趙 , 對元蒙侵略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1278年, 文天祥兵敗, 從江西退入廣東, 在五坡嶺被俘, 后被押送到燕京 (今北京) 關了三年, 元帝忽必烈、 丞相孛曼多方設法勸他歸降, 都被他堅決拒絕, 1283年被殺害。 臨死從容不迫, 表現了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文天祥的詩歌創作成就主要體現在后期, 后期創作結合抗元經歷, 充分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偉大的愛國精神。 他的詩風沉郁悲壯, 繼承了唐代詩人杜甫的優良傳統。 他的 《揚子江》 《指南錄》 《正氣歌》 以及 《過零丁洋》 皆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著有 《文山先生集》。
《過零丁洋》 是文天祥在被俘后的第二年 (1279) 被押往燕京經過零丁洋時寫的。當時張弘范當了元軍的元帥, 一再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正在海上堅決抗元的張世杰,文天祥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在詩中, 文天祥將個人遭遇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充分表現了他忠心報國的赤誠、 視死如歸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詩的前六句, 詩人極力渲染了自己的家國之恨和艱難困厄的遭遇; 最后兩句, 亦詩亦理, 以磅礴的氣勢、 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 表達了詩人豪邁的英雄氣概與舍生取義的生死觀。“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兩句名言從此流芳百世, 感召著無數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奮不顧身, 慷慨就義。 整首詩將敘事、 抒情、 議理融為一體, 感情由悲傷到豪壯, 格調由沉郁而昂揚, 譜寫出一曲千古不變的正氣之歌。
課文注譯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2)。
山河破碎風飄絮(3),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4)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5)。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
(1) 〔遭逢起一經 〕 指自己由于熟讀經書 , 通過科舉考試 , 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 。 一經 , 古代科舉考試中 ,考生要選考一種經書。 (2) 〔干戈寥落四周星〕 在頻繁的抗元戰斗中已經度過四年。 干戈, 兩種兵器, 這里代指戰爭。 寥落, 荒涼冷落。 四周星, 四年。 (3) 〔山河破碎風飄絮〕 寫此詩后20天, 設在崖山的南宋流亡朝廷覆亡。(4) 〔惶恐灘〕 在江西萬安贛江中, 水流湍急, 極其險惡。 景炎二年 (1277) 文天祥兵敗后, 曾從惶恐灘一帶撤退。(5) 〔零丁〕 孤苦無依的樣子。 (6) 〔汗青〕 古代在竹簡上寫字, 先以火炙烤竹片, 以防蟲蛀。 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 故稱書簡為汗青。 這里特指史冊。
文章鏈接
正氣歌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2)塞蒼冥(3)。
皇路(4)當清夷(5),含和吐明庭(6),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7)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8)節;
為嚴將軍(9)頭,為嵇侍中(10)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11)舌;
或為遼東帽(12),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13),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14),逆豎(15)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余遘(16)陽九,隸(17)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18)送窮北(19)。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天黑。
牛驥同一皂(22),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23)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24)照顏色。
注釋:
(1) 〔流形 〕 各種物體 。 (2) 〔沛乎 〕 充滿的樣子 。 (3) 〔 蒼冥 〕 天空 , 這里是說天地之間 。(4) 〔皇路 〕 國家的政治局面 。 (5) 〔清夷 〕 清平 。 (6) 〔明庭 〕 好朝廷 。 (7) 〔齊太史 、 晉董狐 〕都是戰國時忠于職守、 堅持正義的史官。 (8) 〔蘇武〕 漢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一個使臣。 匈奴人要他投降, 他堅決拒絕。 一直被拘留了19年, 始終沒有屈服。(9) 〔嚴將軍 〕 嚴顏 , 三國時期的人 , 在劉璋手下做將軍 , 后來被張飛抓住 , 要他投降 。 他說 :“我們這里只有斷頭將軍 , 沒有投降將軍 。” (10) 〔嵇侍中 〕 嵇紹 , 晉惠帝司馬中時做侍中 (官名 )。他跟隨司馬中和叛亂的貴族作戰, 被殺死。 (11) 〔張睢陽、 顏常山〕 唐朝人, 在安祿山反叛時因拒不降敵而遇害。 (12) 〔遼東帽〕 三國時期魏國人管寧, 隱居遼東, 平時喜歡戴一頂白帽子, 不肯和當時的黑暗勢力妥協。 (13) 〔渡江楫〕 東晉時祖逖渡過長江時, 敲著船槳對江水發誓: “如果不能平定中原, 決不再過這條江!” (14) 〔擊賊笏〕 唐朝時候, 朱泚謀反, 段秀實用手里的笏板擊朱泚的頭部,同時唾面大罵, 因此遇害。 (15) 〔逆豎〕 叛亂的奸賊, 指的是朱泚。 (16) 〔遘〕 遭逢。 (17) 〔隸〕賤臣之稱, 這里疑指不憂國事而彼此猜忌的朝臣。 (18) 〔傳車〕 官辦運輸站的車輛。 (19) 〔窮北〕荒涼的北方。 (20) 〔陰房〕 牢獄。 (21) 〔闃〕 幽暗。 (22) 〔皂〕 馬槽。 (23) 〔曷〕 通“何”, 表疑問。 (24) 〔古道〕 此處指古人修身立事的原則。
譯文:
天地萬物之中存在著一種正氣, 它賦予萬物以各種各樣的形態。
地下的是河流和山岳, 天上的是日月和星辰;
對于人就稱為浩然之氣, 這正氣充滿天地之間。
一個人有了這種正氣, 天下太平時就能充分發揮才干,
國家危難時就能堅持民族氣節, 一一載入為后世景仰的光榮史冊:
齊太史在竹簡上如實錄寫, 晉史官董狐運用不諱過的筆法;
秦時張良舉錘伏擊暴君秦始皇, 漢代蘇武持節忍辱十九年;
嚴顏寧做斷頭將軍不投降, 嵇紹以身護帝灑盡忠君血;
張巡殺敵喊裂眼咬碎牙威懾安祿山, 顏太守被敵割斷舌頭仍痛罵不休;
管寧絕不向黑暗勢力妥協, 品格高尚純潔像冰雪一般;
諸葛亮憂慮國事忠言直諫, 鞠躬盡瘁泣鬼神;
祖逖擊楫發誓收復中原失地, 打敗胡羯斗志昂揚;
段秀實拒絕同流合污, 舉笏敲賊頭破骨裂。
這些正氣磅礴于天地之間, 這些正氣莊嚴壯烈萬古流芳。
當正氣激昂高揚上貫日月的時候, 個人的生與死已不再值得計較。
大地依靠正氣才能存在, 天柱依靠正氣才能高高撐立;
三綱依靠正氣維系它的生命, 正氣才是道德和義理的根基。
唉! 我遭逢 “陽九” 這災禍年頭, 我兵敗被俘實在沒有盡到力量。
我雖為囚徒被囚車送到荒漠北方, 我忠貞像鐘儀時刻不忘故國。
我即使被下油鍋也感到心甜, 為國盡忠我求之不得啊!
幽暗陰森的牢獄閃動著鬼火, 春光里牢門白天黑夜緊緊關閉著,
現在蠢牛和千里馬同槽, 鳳凰竟落到雞窩里求食。
我料想有朝一日我會染疫而死, 我的尸骨會被丟在溝壑里。
在這穢氣蒸人的地牢里我已經過了兩年, 一切致病的災疫都已自動退避了。
悲哀啊! 這低濕污穢的地方, 竟成了我的安樂居。
難道我有什么奇謀妙計, 能使陰陽寒暑之氣不損害我?
因為我有耿耿忠心永存于懷, 我視生死富貴如天上漂浮的白云。
我的心啊長久地悲傷憂郁, 像蒼天一樣無邊無際沒有盡頭,
古代的賢哲們雖然距今已經很遠, 他們往日的光輝事跡是我學習的典范。
在臨風的獄檐下展讀賢哲的史冊, 古人崇高的美德在我面前閃耀。
上一篇:赤壁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水調歌頭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