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熹
解題: 小小的方塘因為不斷有活水從源頭來而十分明凈。 詩人借助這一現(xiàn)象說出讀書的道理。
課文注譯
半畝方塘一鑒開(2),
天光云影共徘徊(3)。
問渠(4)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1)選自 《朱子大全》。 朱熹 (1130—1200), 字元晦, 號晦庵, 徽州婺 (wù) 源 (現(xiàn)在江西婺源) 人。 南宋哲學家、 教育家、 文學家。 (2) 〔一鑒開〕 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 (3) 〔共徘徊〕 都在鏡子中一起蕩漾。(4) 〔渠〕 指方塘。
文章鏈接
書 憤
陸 游
解題: 本詩追述壯志心情, 自傷遲暮, 致慨于世事多艱, 小人誤國, 恢復中原的時機一去而不可復得。 道出了陸游生平的心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2),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3)。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 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4)。
注釋:
(1)選自 《劍南詩稿 》。 陸游 (1125—1210), 字務觀 , 自號放翁 , 越州山陰 (今浙江省紹興市 )人。 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詞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2) 〔世事艱〕 指恢復中原之事不斷受到投降派的阻撓、 破壞。 (3) 〔鐵馬秋風大散關〕 謂指宋兵在東南和西北兩地抵抗金兵進犯事, 并包括自己過去游蹤所至。 (4) 〔伯仲間〕 原指兄弟間長幼的次序, 引申為衡量人物差等之詞, 意指可以相提并論。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的艱難,
收復中原失地的豪氣有如山涌。
坐船在瓜洲渡口,
回想起宋兵抗金之事。
少時以捍衛(wèi)國家、 揚威遠地的名將自許,
而如今這種愿望已落空,
對鏡一望, 我的頭發(fā)已全白了。
真希望自己能像諸葛亮一樣堅持北伐, 收復中原啊!
上一篇:如夢令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竹里館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