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菖蒲九節花
【出典】 晉·葛洪《神仙傳》:“漢武帝上嵩高,忽見仙人,長二丈,耳出頭,下垂肩。帝禮而問之,仙人曰:‘吾九疑人也,聞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節,食之可以長生,故來采之。’忽然不見。帝謂侍臣曰:‘彼非欲服食者,以此喻朕耳。’”(據《藝文類聚》卷八一引)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上:“菖蒲。番禺東有澗,澗中生菖蒲,皆一寸九節,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焉。”(據《五朝小說大觀·魏晉小說》卷八《雜志家》引)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菖蒲放花,人得,食之長年。”(據《太平御覽》卷九九九引)
【釋義】 傳說菖蒲是仙草,食之可以長生。后因用為祝壽的典故。
【例句】 君家,元是仙家,幾度看菖蒲九節花。(姚勉《沁園春·壽張府判夫人》3092)這里用以切題,贊美張府判夫人是仙人,祝其長壽。
上一篇:典故《菖蒲九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菖蒲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