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環(huán)
課文導(dǎo)讀
林嗣環(huán), 清代人, 生卒年不詳, 字起八, 號鐵崖, 福建晉江人。 清順治元年(1647) 進(jìn)士, 官至海南副使, 曾因事被謫戍邊, 后遇赦 , 晚年住在杭州 , 并客死于此。 著有 《鐵崖文集》《秋聲詩》《湖舫存稿》 等。
《口技》 節(jié)選自林嗣環(huán)的 《秋聲詩自敘》。 口技是一種用口模仿各種聲音的民間表演技藝。 課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 生動地描繪了表演者模仿深夜里一戶人家從夢中醒來繼而又入睡以及深巷發(fā)生火災(zāi)的情景。 文章寫得跌宕起伏, 險(xiǎn)象環(huán)生, 使讀者猶身臨其境, 如見其人, 如聞其聲, 熱情贊頌了我國古代口技藝人精湛的技藝。在寫作技巧上, 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cè)面襯托相結(jié)合的手法。 從正面細(xì)致描繪了各種聲音, 也正面贊嘆 “一時齊發(fā), 眾妙畢備”, “雖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處也”, 直接稱頌了口技表演者非凡的技藝。 作者猶嫌不足, 于是又用側(cè)面描寫來襯托。 寫口技者技藝超群, 只用一句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寫口技者表演精湛, 只寫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側(cè)目、 微笑、 默嘆, 以為妙絕”; 寫表演者讓觀眾如身臨其境, 只寫他們 “無不變色離席”, 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超凡卓越, 精妙絕倫。
課文注譯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2)賓客大宴,于廳事(3)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tuán)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4)欠伸(5),其夫囈語(6)。既而(7)兒醒,大啼(8)。夫亦(9)醒。婦撫(10)兒乳(11),兒含乳啼,婦拍而嗚(12)之。又一大兒醒,絮絮(13)不止。當(dāng)是時(14),婦手(15)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16)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17)。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18)妙絕(19)。
未幾(20),夫齁(21)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22),盆器傾側(cè)(23),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24)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25)百千(26)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27)。中間(28)力拉(29)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30);又夾百千求救聲,曳(31)屋許許(32)聲,搶奪聲,潑水聲。凡(33)所應(yīng)有(34),無所(35)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36),不能指其一端(3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38)其一處(39)也。于是(40)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41)袖出臂,兩股(42)戰(zhàn)戰(zhàn)(43),幾欲先走(44)。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45)畢絕(46)。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1) 〔善〕 擅長。 (2) 〔會〕 恰逢, 正趕上。 (3) 〔廳事〕 大廳, 客廳。(4) 〔驚覺〕 指熟睡時被驚醒。 (5) 〔欠伸〕 打呵欠, 伸懶腰。 (6) 〔囈語〕 說夢話。 (7) 〔既而〕 不久, 緊接著。 (8) 〔啼〕 哭出聲。 (9) 〔亦〕 也, 表示承接。 (10) 〔撫〕 撫摸, 安慰。 (11) 〔乳〕 前一個是動詞, 喂奶; 后一個是名詞, 指奶頭。 (12) 〔嗚〕 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13) 〔絮絮〕 指連續(xù)不斷地說話。 (14)〔當(dāng)是時〕 在這個時候。 (15) 〔手〕 名詞作動詞, 用手。 (16) 〔叱〕 大聲呵斥。 (17)〔畢備〕 完全具備。 (18) 〔以為〕 認(rèn)為,動詞。 (19) 〔絕妙〕 奇妙到極點(diǎn)。 (20) 〔未幾〕 不久。 (21) 〔齁 (hōu)〕 打鼾聲。 (22) 〔作作索索〕 象聲詞, 摹寫老鼠活動時的聲響。 (23) 〔傾側(cè)〕 翻倒傾斜。 (24) 〔少〕 稍微, 略微, 程度副詞。 (25) 〔俄而〕 不久, 瞬間。(26) 〔百千〕 概數(shù), 極言其多。 (27) 〔吠〕 狗叫。 (28) 〔中間〕 其中夾雜著。 (29) 〔力拉〕 象聲詞, 噼里啪啦。(30) 〔作〕 響起, 發(fā)出。 (31) 〔曳〕 拉。 (32) 〔許許 (hǔhǔ)〕 象聲詞。 (33) 〔凡〕 大凡, 凡是。 (34) 〔所應(yīng)有〕即 “應(yīng)當(dāng)有的”。 (35) 〔無所〕 即 “沒有……的”。 (36) 〔指〕 前一個 “指”, 名詞, 手指; 后一個 “指”, 動詞, 指明。(37) 〔端〕 一頭, 這里指一種。 (38) 〔名〕 名詞作動詞, 說出。 (39) 〔處〕 地方。 (40) 〔于是〕 在這時。(41) 〔奮〕 揚(yáng)起, 舉起。 (42) 〔股〕 大腿。 (43) 〔戰(zhàn)戰(zhàn) 〕 打哆嗦 , 發(fā)抖 。 (44) 〔走 〕 逃跑 。 (45) 〔群響 〕 各種聲響。 (46) 〔畢絕〕 完全消失。 絕, 滅、 消失。
問題與探究
1. 有人認(rèn)為, 課文首段和尾段都有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撫尺而已”, 既使首尾呼應(yīng), 又強(qiáng)調(diào)口技表演者的道具的簡單, 突出其高超的口技表演藝術(shù)。 也有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你能談?wù)勀愕挠^點(diǎn)嗎?
2. 文中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頃則, 婦夢中咳嗽” 一句屬于以動寫靜的手法,請認(rèn)真回憶一下, 就學(xué)過的古詩文中你還能找出類似這樣寫法的一兩個詩句嗎?
文章鏈接
柳敬亭說書
張 岱
南京柳麻子, 黧黑, 滿面疤癗, 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善說書。 一日說書一回, 定價(jià)一兩。 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 常不得空。 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 王月生、 柳麻子是也。
余聽其說 《景陽岡武松打虎》 白文, 與本傳大異。 其描寫刻畫, 微入毫發(fā), 然又找截干凈, 并不嘮叨。 勃夬(2)聲如巨鐘, 說至筋節(jié)處, 叱咤叫喊, 洶洶崩屋。 武松到店沽酒, 店內(nèi)無人, 謈(3)地一吼, 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 閑中著色, 細(xì)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 傾耳聽之, 彼方掉舌(4)。 稍見下人呫嗶(5)耳語, 聽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 故不得強(qiáng)。 每至丙夜, 拭桌剪燈, 素瓷靜遞, 款款言之, 其疾徐輕重, 吞吐抑揚(yáng), 入情入理, 入筋入骨, 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 不怕其齔舌(6)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 然其口角波俏(7), 眼目流利, 衣服恬靜, 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8),故其行情正等。
注釋:
(1) 〔白文〕 不帶唱的說詞。 (2) 〔勃夬 (guài)〕 擬聲詞。 (3) 〔謈 (páo)〕 擬聲詞, 大聲。 (4)〔掉舌〕 鼓舌, 開口。 (5) 〔呫嗶 (chèbì)〕 低聲絮語的樣子。 (6) 〔齔 (zè) 舌 〕 咬舌 , 形容慚愧的樣子。 (7) 〔波俏〕 形容口齒伶俐。 (8) 〔孌 (luán)〕 相貌美。
譯文:
南京柳麻子, 面色黃黑, 滿臉長著瘡疤、 小疙瘩, 行動隨隨便便, 身體像木偶一樣呆板。 他善于說書, 一天說書一回, 定價(jià)一次一兩銀子。 請他的人要在十天前送去請?zhí)⒍ń穑?約好時間, 他經(jīng)常不得空。 南京同時有兩個走紅的人, 就是王月生、 柳麻子。
我聽他說 《景陽岡武松打虎》, 與 《水滸》 的描述大不相同。 他描寫刻畫, 細(xì)致入微, 但又直截了當(dāng)、 干凈利落, 并不嘮嘮叨叨。 他的吆喝聲有如巨鐘, 說到關(guān)鍵的地方, 大呼叫喊, 聲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樣。 他說武松到酒店買酒, 店內(nèi)沒有人, 武松猛然一吼, 店中空缸空壇都嗡嗡作響。 在一般人不經(jīng)意的情節(jié)細(xì)微的地方著力渲染,細(xì)致到這個地步。 主人一定要不聲不響地靜靜地坐著, 集中注意力聽他說, 他才開口;只要看到奴仆附著耳朵小聲講話, 聽的人打哈欠伸懶腰、 有疲倦的樣子, 他就不再說下去, 所以要他說書不能勉強(qiáng)。 每到半夜, 抹干凈桌子, 剪好燈芯, 靜靜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給他, 他就慢慢地說起來, 聲音或快或重, 或斷或續(xù), 或高或低, 說得入情入理, 入筋入骨, 把世上其他說書人的耳朵摘下來, 使他們仔細(xì)聽柳敬亭說書, 恐怕都會驚嘆得咬舌死去呢!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 但是他口齒伶俐, 眼神流動, 衣服雅靜, 簡直與王月生一樣的美好, 所以他們的身價(jià)正好相等。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A. 乳: 婦撫兒乳 B. 畢: 群響畢絕
兒含乳啼 眾妙畢備
C. 犬: 遙聞深巷中犬吠 D. 止: 絮絮不止
其一犬坐于前止有剩骨
二、 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
A.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B.雖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C. 幾欲先走 D. 婦拍而嗚之
三、 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京中/有善口技者
B. 口技人坐/屏障中
C.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D. 遙聞/深巷中犬吠
四、 翻譯句子。
眾賓團(tuán)坐, 少頃,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滿坐寂然, 無敢嘩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填空。
《口技》 記敘了一場精彩的__________表演, 讀來如臨__________, 如聞__________,令人嘆服。 這篇文章節(jié)選自 《__________》, 題目為后人所擬, 《__________》 是清代__________編選的筆記小說。
六、 《柳敬亭說書》 一文中, 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為此, 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兩段文字提到的口技和說書都屬于民間藝術(shù), 除此之外, 你喜歡的民間技藝還有哪些? 說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孫權(quán)勸學(xué)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夸父逐日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